2009-08-01
白玉籽料-吉庆有余链瓶
(二)作品语言—精神的鉴赏
两千多年前先秦古籍《考工记》就强调工艺品应“材美工巧”,因此好的玉雕作品既要充分突出玉雕的材质美,还要运用玉雕技艺和设计理念表达和强化玉雕的美学价值。玉雕除必须强调材质美外,其形式美和内容的深邃也是绝不可忽视的。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共同传达着作品的思想,传递着作者精神层面的思考和体会,表达着作者对审美的感受。
1、形式
作为造型艺术,玉雕特别强调服从形式美的规律,注重表现。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圆雕和浮雕。圆雕是在实际存在的空间通过体、面、线等造型手段表现玉质和作品的题材。圆雕可通过体量表现气势,通过面的起伏和线的变化表现细节,通过线条约束外形,突出轮廓。观者可环绕圆雕作品从任何角度欣赏。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的立体形象,利用透视、错觉、实影造成较为虚拟的空间效果,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场景。圆雕和浮雕经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件玉雕作品上,两种表现形式相互衬托,穿插运用。
从玉雕作品的表现题材上,通常将其分为山子、器皿、人物、花鸟等,从工艺的角度其鉴赏和评价原则不尽相同。这种分类方式具有技艺上的专业性,也较好地抓住了作品的形式特点。然而作品的题材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表现题材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存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借鉴艺术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理论,从各种不尽相同的玉雕作品中,对审美元素进行分解和概括,才能真正领悟玉雕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要领。根据玉雕作品的形式鉴赏特点和重点,可以将其简单归为具象玉雕、装饰玉雕和抽象玉雕三大类。当然,对这种划分的理解不能过分教条,这种分类并不绝对和截然,比如具象玉雕和抽象玉雕都有装饰功能;而装饰玉雕又往往采取了不同的具象组合和抽象纹饰突出主题并强化装饰效果;抽象玉雕一定是对某种客观具象事物的抽象表现,其表现形式一定具有某种装饰效果。
具象玉雕是以客观事物为蓝本,对其外观、神情、动态、性格等进行再现。再现并非只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应抓住特点,表现更深的意境,以有形表现无形,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从而达到艺术效果。如玉雕动物、植物、人物等除要准确刻画其外观外,还要通过凝固的瞬间形象传递其动感、神态、思想和性格等信息。具象玉雕的鉴赏要点在于是否准确、生动、自然、传神。
装饰玉雕是基于客观事物,但通过概括、夸张、提炼等手法表现美学装饰价值,注重观者对美的体验和享受。如玉雕画、屏风、玉雕山子、器皿等,创作题材可以较为广泛。装饰玉雕的鉴赏要点不是在于真实,而是在于是否具有美感,是否符合形式美法则,如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
抽象玉雕通常是直接表现本质和内在结构,以点、线、面表现时空的节奏和韵律,追求时空的相对统一,表现人类思想的复杂和精华,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由于材质特点和传统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抽象玉雕实体在中国玉雕作品中较少见,但抽象纹饰比比皆是,如涡纹、饕餮、盘长、太极图等。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鉴赏能力的提高,相信抽象玉雕在中国一定会诞生出自己的鉴赏群体。抽象玉雕的鉴赏要点在于是否能调动观者的情绪,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共鸣和认同。
2、内容
玉雕作品的内容主要是指题材、主题思想、人物 、环境、情节等的综合,是通过形式表达出来的。相对于形式,内容通常可以通过作品标题或语言文字加以描述和表达。玉雕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既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例如作品形式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体验更侧重于情感。作品一旦完成,其形式就已固定不变,而内容却会因观者的不同而不同。内容的发掘一方面依赖于创作者的学识和才能,另一方面则依赖于观者本身的鉴赏水平。玉雕作品的内容通常看似简单、通俗,但经过充分挖掘后却往往发现其立意深远、内涵丰富。虽然近年来业内也出现了一些嘲讽和警示内容的作品,但大多数玉雕作品的内容都是从积极的角度借古喻今,歌颂美好的事物,表现幸福的生活。
要将天然玉材变成具有一定形式和内容的可视玉雕作品,当然离不开玉雕制作技艺和技巧。熟能生巧,巧能化腐朽为神奇。优秀作品一定凝结了优秀的技艺,而过分的技艺卖弄也会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以致弄巧成拙。在《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中,清高宗乾隆为玉而题作的诗文超过830篇,除称赞、欣赏、感叹外,这位玉痴皇帝还明确表达了对玉雕作品的审美观:如“吴中玉工爱惜玉材,每就其形似制为新样,以质重可获厚利,意谓见巧而转近于俗”、“多加刻镂不免失之机巧”…….。这些话既表明不能完全就材保料,也明确地表达出对过份追求工细的反感。
玉雕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构成了作品的语言,无声地表达着作者的意图。作为中华文明载体之一的玉雕作品,在长期实践中形成 了一种审美理想境界——意境。玉雕作品的艺术审美十分讲究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意境中既有作者的情,又有从现实中升华的景,还有内在含蓄、意味深长的意。对意境的认识和充分理解需要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生活阅历,需要有较高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真正的鉴赏家和艺术家往往集于一身。例如徐悲鸿在其“专长”一栏中仅写到:“会看画的好坏”。因此对玉雕作品鉴赏和评价的认识存在一个过程,对玉雕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日之功。
白玉-观音
三、艺术鉴赏与艺术评论
从经济学供需平衡的角度分析,玉雕创作者制造和提供美,而观众需求美,接受美。只有观众的鉴赏能力提高,美的需求提高,才能真正刺激更多的好作品的诞生,充分体现出作品的艺术价值,实现作品的经济价值。玉雕作品只有通过鉴赏才能最终实现其审美价值,通过评论才能最终体现和提升其审美价值。
对玉雕作品的艺术鉴赏根植于材质和外观形式的评价,根植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鉴赏活动是一个高级的、复杂的审美再创造过程。在鉴赏过程中同样适用于许多心理学规律,如多样性和一致性,保守性与变异性等。这一阶段的审美思想活动主要有联想、想象、情感体验、理解等。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活动,玉雕作品的观众通过感知、认同、欣赏等情感体验达到顿悟、共鸣等精神升华。鉴赏者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认识能力越深刻,对相似题材和作品表达含义的背景知识越了解,其鉴赏能力就越高。
玉雕作品的艺术评论是艺术鉴赏的另一个层面,艺术评论是通过鉴赏活动后产生的既带有评论者个人观点,又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文字或非文字评价。最为系统的玉雕作品的评论当属清高宗乾隆,在他的诗中对玉质、玉工等有煲有贬,其明确的审美态度对当时的玉雕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评论一定是在鉴赏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作品进行细致分析后作出的结论。通过评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其他观者更好地鉴赏玉雕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并引导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对作品的创作者产生有效的信息反馈,促进更多优秀作品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倪东方就曾说:“我的心注意听的不是赞歌,而应该是他们所评论的低声细语,从这方面吸收外来营养,来充实自己的创作能力” 。
评论应观点清晰,态度明确,有褒有贬,有理解有剥析,决不是个人情绪的发泄,更不是蓄意炒作和恶意中伤。鉴赏玉雕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让观者从作品中体会造物主的神奇以及作者的苦心,充分发掘其艺术性从而领悟人生哲理,得到精神升华,因此一个公正的玉雕评论者的出发点应该是善良的、积极的、无私的。
中国玉雕事业的繁荣不仅需要制作大师,还需要鉴赏家和评论家。
中国近现代玉器鉴赏
进入20世纪,玉器琢磨以一种新的形式悄悄地活跃起来,即从皇宫廷院走向了民间。解放后,玉器业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现代玉器在延续、借鉴前代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化,不仅调整而且发展了原有的品类格局。
和田玉在线鉴定解答精粹——关于子料皮色
对于收藏者来说识别和田玉皮色的真伪是非常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识别玉质的真伪要更容易掌握一些,所以收藏不能偏离主题,为所谓的籽玉和皮色花冤枉钱您就是一个奢侈的收藏者。
玉雕作品的繁与简
玉器是中国文明古国特有的文化,从古玉器到现代玉雕,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过程。从简单玉石制成的劳作工具,到供欣赏、把玩的具有艺术感的玩饰件,代表王侯贵族身份的玉饰,再到现代寻常百姓的拥有,玉器富有的神秘...
和田玉羊脂玉的鉴赏要点
羊脂玉又称和田玉中之上品,极为珍贵。羊脂玉是一种角闪石,白玉之最,可稍泛青色、乳黄色等,质地细腻滋润,油脂好,可有少量石花。
历代玉器凤鸟纹之异同(一)
龙凤吉祥图案,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应用较广的纹饰。中华民族有几千年龙纹图腾崇拜的历史,而伴随其左右的变化多姿的凤鸟纹更是皇家象征天下太平、吉祥如意的瑞物。凤是禽类美化的象征,因此研究凤鸟纹不能脱离对历代禽类纹饰的研究。纵观凤鸟纹饰的发展与变化,总能在同一时期的禽类纹饰中找到其艺术风格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