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学武 2010-03-15
和田玉的各种皮色是经历数万年的地质运动的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玉是体、皮是衣,先有体后有衣,皮可以作为鉴别和田玉是籽料还是山料的标志,也是美化和田玉的装饰品。
现在玉石市场有一种观念,即带皮的玉才是好玉。有的消费者在购买玉石时,十分注重外皮,专挑带皮的买,这是否合适呢?首先我们应认清什么是和田玉的外皮?
从矿物学的角度讲,无论是玉的色皮还是原皮,只是和田玉的保护层,皮色是和田玉的外部特征。有关玉皮的说法概括有几种:
1、璞。古人把蕴藏有玉之石或未加雕琢之玉称之为璞。璞也有皮的含义。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凡璞中藏玉,其外皮曰玉皮”。
2、沁或浸。有的专家学者把玉器经长期浸泡形成的不同氧化色称“沁”或“浸”,也有人把籽料次生氧化色称为沁色。
3、氧化作用。这是矿物学家的称呼,由于和田玉长期在河床中浸泡,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二铁。
大多数玉的皮,都是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经过长期浸泡等条件在籽料外部形成的各种皮色。这种皮色,其形状千姿百态,可以说无一相同。有的像云朵状,有的像弧线状,有的像散点状,或大或小,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不规则;其颜色也丰富多彩,如秋梨皮、枣红皮、虎斑皮、葵花皮、洒金皮、乌鸦皮、鹿皮、桂花皮、芦花皮……
和田玉的皮分色皮和玉皮两种,色皮因玉的地质结构、生成条件、年代的长短不同,厚薄也略有差异,但一般都在1毫米左右。而玉皮为和田玉包裹的围岩。
眼下的和田玉市场重皮似乎成了流行病,爱皮重过赏玉,甚至一皮遮百丑。只要皮好价就高出一大截,玉质、油性、韧性、密度、硬度、光泽均不以为然。如此爱皮,势必干出“买椟还珠”的傻事。这也催生了造假皮现象成风,假皮造得让人难辨别真伪。许多玉雕大师无不痛心疾首地说:“由于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分辨不清各种玉料产地以及相应的品级,只好单凭皮色来鉴别是否为子料,最终陷入只沉迷于皮色而忽视了玉料本身材质的收藏盲区。”
玉雕收藏者的这种偏好,也直接影响了市场销售趋势。由于大部分爱好者只会认皮色和白度,不少人贪图小利,认为多花几百,上千元钱(四五年前的价)就能购买到所谓高档的“红皮”、“黄皮”等籽料作品,这促使了假皮的泛滥。
和田玉的皮色,大多是在玉的质地密度不大、硬度不够,尤其是在有绺裂的地方,通过氧化着色,真正的好玉是“吃”不进去色的。
真正懂和田玉的人,只会把玉的皮色视为美人之衣,恋花之蝶。把和田玉的皮色剥去,内在才是美玉。玉是体,皮是衣,先有体后有衣,皮是美化和田玉的装饰品,皮可以作为鉴别和田玉是籽料还是山料的标志。因此,和田玉的美主要在自身的“体”上,而不是皮。
玉器挂件选购要领
所谓玉器“挂件”主要是指:生肖挂件、三种光身件(玉扣,鸡心和吊胆)和两个雕件(观音和弥勒佛)及花挂件四类。选购上述挂件时,要注意玉质的细嫩晶莹和透明度,对种类、规格大小、质量好坏和习俗禁忌方面有很多注意事项。
如何选购和田玉手镯
在众多首饰中,最受女士青睐的是手镯。走在大街上,细心观察一下女人的手腕上,十有八九会戴一手镯,不管款式、颜色、玉质如何,仿佛女人和手镯有着天然的缘分。
教你如何选购玉器
作为日常佩戴把玩的玉器,主要考虑材质款式是否喜欢,当前是否流行,能否跟自己的服装恰到好处地搭配起来,如果可能,不妨多购买几套不同款式、不同材质、不同雕工的玉器来搭配不同的服装,出入不同的场合,甚至调节不同的心情,至于价格,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财力随意支配。
新疆白玉与俄罗斯白玉、青海白玉的比较
青海白玉的透明度比新疆白玉高,做成的成品有半透明的感觉,有的青海白玉内部还呈现白色透明的“筋”。 俄罗斯白玉的质地相对新疆白玉而言,亦显粗涩,“白”而不“润”,有的会给人一种“死白”的感觉。
何为羊脂白玉?
羊脂白玉属于白玉中的优质品种,就象“冰糖桔子”的形容方法一样,是人们对一种白玉的美称。在宝石学中对优质的红宝石也称为“鸽血红宝”。羊脂白玉硬度为6~6.5,仅次于翡翠,韧性和耐磨性却是玉石中最强的,质地致密,化学性质极其稳定。入土数千年,也不会全沁染,但也不是不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