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论当代海派玉雕的创新之探

返回 分享

传承与创新——论当代海派玉雕的创新之探

来源:中国和田玉网     2011-08-01

    玉雕是一门传统艺术门类,在创新上,海派玉雕一直是全国玉雕行业的领军团队。传统的玉雕设计往往内容决定形式,给创作者带上了无形的枷锁,使玉雕艺术缺乏艺
术个性。现代玉雕除了继承精良的传统工艺之外,更加强调“ 设计元素”,即着力于艺术的创造,追求创意的巧妙、风格的独特。海派玉雕是特定文化、地域因素结合的产物,一方面继承传统玉雕技艺,一方面吸收外来文化精髓,最终形成洵美且异的玉雕艺术特色。

    一、形式之探

    在玉雕作品中,线条、色彩均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一定的形式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激起了人们的审美情感。这些被朗格称之为“ 有意味” 的美的运动形式,是所有视觉艺术的共性所在,海派玉雕艺术亦是如此。形象、线条、颜色等可以直接指示、负载作品的功能和艺术想象的意象世界,突破了不同审美主体在认识上的差异和局限,使作品既具传统美学风格同时又有个性的差别。它将无形变为有形,简明扼要,说明性强,因而能将深刻的道理简化,将不可表达的变为可表达的。

    二、对比与夸张之探

    朗格说: “ 构成一件造型艺术,不是靠一些互相并列的因素,而是靠那些互相影响的因素。”这种“空间紧张”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突出对象中的某个特点或某一部分,以使对象更好地传达一定的意义的创作方法,是从生活原型走向艺术形象的重要步骤,又是艺术形象与生活本身拉开距离的必经之途。

    三、情趣之探

    趣味是指由于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而获得的情趣意味。趣味化作品注重“趣”的表现,是作品的某一方面,包括作品的形态、功能、肌理、触觉以及作品的背景及相关的故事能够吸引观众,与观众产生一定的共鸣, 创造快乐愉悦的审美体验。

    海派玉雕创新艺术家

    吴德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吴德昇一直以来以雕刻人物见长,近年来,他的作品更是注重创新与探索。一块块玉石在他的雕琢下,显现出婀娜柔美的线条,恰到好处的艺术夸张,让抽象的人文思想与具体的质感结合产生出巨大的影响力。在现代题材的创作中,他以白玉作为主要材料,以女性优美的体型曲线作为创作原型,创作出一系列的带有夸张意味的玉雕作品。

    玉的光洁圆润在表现女性身体的妖娆多情,风姿绰约上有着先天的优越。而加上巧妙、夸张的设计使得整个作品带有相异于传统玉雕艺术的现代气息,展现出其不同以往的审美追求。吴德昇的玉雕作品对于空间和节奏的把握十分讲究,作品中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位置经营”,同时也汲取了西方人体雕塑技法的养分,更融入了现代派的夸张与抽象的表现方式,借鉴了现代金属雕塑的语言。他将人体的自然形态变化归纳为婀娜的鹅卵石状,以简约为宗旨来体验自然形态。他的作品注重线条的流畅与空间的经营,将西方金属雕刻的手法与传统玉雕创作工艺相融合,用玉质的细腻圆润表现女性的丰韵柔美,在仕女玉雕创作上赋予了新的色彩。

    玉雕选取女子胴体作为艺术对象是玉雕艺术观念上的一次飞跃,女子温婉细腻的性格与白玉洁白的质地水乳交融结合得天衣无缝。将人体作为玉雕艺术表现对象,并用于刻画复杂的人性和人的原始欲望成为新的展示焦点。这不仅符合现代人更为关注自己内心世界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了整个艺术世界理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大趋势。目前, 上海玉雕界拥有倪伟滨、刘忠荣、吴德昇、易少勇、于泾、王平、颜桂明等数十位玉雕大师,他们的作品在传承传统的同时,更突出了创新,无论是从题材,还是工艺上,都达到一定的高度。与此同时,一批后起之秀也在迅速成长,他们构成了上海玉雕界的中生代力量,崔磊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崔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上海海派玉文化协会副会长,崔磊的玉雕创作,命题立意相当广泛,如宗教、民俗、现代雕塑,更在其中运用了当代美术的表现手法,善于运用传统文化题材表现当代玉雕艺术,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艺术感染力。他对传统文化和西方宗教等都很有研究,为其艺术创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独特创意和丰富的想象力。崔磊一直认为,“当代的玉雕工艺师一定要搞原创,不能一味沿袭传统,要摈弃低俗的仿冒,在设计上要花更多的时间。”作为中青年玉雕艺术家,崔磊明确意识到“做玉雕与写文章相同,都有命题,但很多人忽略了。目前,玉雕的题材有些窄,重复的东西太多,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象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全可以作为玉雕题材,民俗文化方面,踩高跷、划旱船、剪纸等都可以作为素材。这些题材在玉雕创作上可以有很多种表现方式,如用雕塑语言来表现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所以我们能从他的创作之中看到许多传统之下的创新,融合了许多传统艺术门类,扩展了玉雕艺术的范围。

    于泾,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高级艺术顾问。荣获玉雕“ 金状元” 称号。以精致细腻著称的于泾,十分注重雕刻的细节处理,作品令人回味无穷,成就了独特的“泾精工艺”,是实践玉雕艺术思想精髓百味的第一人。于泾的琢玉作品整体风格温润圆融典雅飘逸,雕刻手法细腻,无论是大块面的处理,还是形体的细微转折都能精准把握,同时形体的夸张也显得自然而适度。在于泾的诸多人物作品中,显示了明代的简约风格,从玉材的质地和形状特点出发,有节制地运用精细巧饰的线
刻来装饰形象的细部,在有限的空间中运用粗细、大小、深浅、厚薄之间的对比关系,使得大块空间和细腻刻画相得益彰,晶莹剔透的玉质更显华贵而柔美。汶川地震后,于泾奔赴映秀,创作了《5• 12》。利用一块废墟中的一块石块作为作品的底座,用青花玉雕刻了核心部分,他把地震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和人类对生命的渴望融入作品之中。这件作品获得2009年百花奖的金奖。

    在当代海派玉雕艺术中,玉雕工艺师们有机融合了中西方现代雕刻技法,不断追求题材与形式创新,使这门充满生机的传统艺术不断以崭新的、自然的、富有人性化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历久弥新。当代海派玉雕艺术家抱持其特有的设计观念与创作方法,不断探索。他们作为自然之子在其间倾注了自己的无限欣愉、感佩与匠心,以自然之物为载体创造蕴含民族历史文化、当代文化的作品,开创了艺术新视野。

(本文由中国和田玉网编辑整理,欢迎分享转发。了解和田玉、购买和田玉,就上中国和田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