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2011-11-30
玉龙简介:
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然而,现在我们知道在该地区以北和以南有许多更早的文化。大约从公元前3800年至2700年,一批现在被认为是红山文化的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居住在遥远的东北部地区,即现在的辽宁省和内蒙古。他们建立了一个成熟的社会,那里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仪式遗址。
很显然,玉在红山文化中有很高的价值。玉制品常常是唯一与死者的尸体合葬于墓穴中的物品。
这个时期玉的主要类型包括带洞圆盘和蹄形物品,蹄形物品是佩戴在头发上的饰物。卷龙是另外一种重要形态的样品,如今,它被称为“猪龙”,它可能源自于开口环或珏。许多这个时期的玉制品被用作挂饰,一些玉制品似乎被用来系在衣服或身体上。
借自私人收藏
背景资料:
大英博物馆以庞杂丰富的收藏傲立于世界顶级博物馆中。近300年的岁月中,它收藏了来自全球数百万件人类文明遗产。管理者根据不同文明形态把这些瑰宝进行分类展出,用实物构建起一部浩瀚的世界发展史。
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有2.3万件中国文物栖身于大英博物馆中,包括玉器、青铜、书画、瓷器、造像、漆器、金银等项目。然而,由于展示空间有限,大部分中国文物都被精心保管在现代化库房里,拿出来展示的只占总数的1/10,分布在中国厅、中国玉器厅和珀西沃·戴维爵士藏品厅(中国瓷器厅)。华美的陶瓷体现了中国高超的工艺和优雅情调,书法、绘画勾勒出文人的遁世哲学和缜密心思,而古玉、青铜及佛像主要讲述的是古代华夏从自然崇拜、祖先祭祀到神灵信仰的精神寄托。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玉器体系非常完整。自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璧到明清王朝的玉杯、玉碗、玉摆件,观众足以通过这些晶莹剔透的美石领略中国独特的玉文化,体验华夏先祖敬畏自然并欣赏自然的复杂内心。
玉璧上有乾隆皇帝的题诗
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5年在位)是古物的大收藏家。他设法获得了许多著名的古画、青铜制品、瓷器和玉器作为皇室收藏。他对古物收藏的喜好导致一些行家将他们珍贵的绘画作品制作成副本,这样他们的原作就不会遗失到皇帝那里。
乾隆皇帝不仅想要拥有这些物品,他还想将自己的玉玺印在其上,或者在这些物品上题诗或批注。他经常在绘画作品上这样做,他还在特殊的瓷器和玉器上也刻上自己的想法。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拥有玉器最多的人。他的玉器收藏涵盖了这种珍贵材料的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这件玉璧圆环或圆盘可以追溯至商朝(约公元前1500-1050年)。乾隆皇帝在他的题词上说,他的诗词构思来自于玉璧精美的形态和所用玉石的质地。
一件重要的陪葬玉,刻有脸孔
公元前3千年,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人们群居于中国江苏省,形成了如今所说的良渚文化。他们拥有非常精致的玉制品、陶器和石器。
他们使用两种截然不同的玉礼器:一种是圆盘,后来被称作璧,另外一种是管,后来被称作琮,玉琮有方形截面,中间穿有一个圆孔。毫无疑问,璧和琮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虽然对于璧和琮的含义和用途有很多说法,但它们至今仍然是一个谜。璧和琮一般都被大量埋藏,仅仅一座墓穴中就有25个璧和33个琮。
大部份玉琮的角都装饰有脸孔,由眼睛和平行条表示。这种设计是复杂的兽面雕像的简化形式。
玉琮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且要耗费许多时间。因为玉不能像其它石头一样劈开,所以必须要用硬的磨砂进行加工。这件玉琮呈长形,也许是其所处时代内非常重要的一件玉琮。
一面精雕细琢的玉面人兽脸
这块玉雕将人兽脸和大獠牙相结合。玉脸用精细的线条雕刻,表现出清晰的轮廓。头发则以小卷纹和线条表现。
在中国出土了大量类似的玉面,它们主要来自新石器时期。在整个中国早期历史中,它们成为了令人们相当好奇的对象:收藏于后来的朝代,在某种程度上,又被后来的雕刻匠仿制。
在中国南部江西省的一座公元前1300年的古墓中出土了一尊这样的玉面。另一尊玉面则出自中国北部陕西省西安附近的一座公元前10-9世纪的东周古墓。我们并不知道这些装饰品对于新时期时期制作这些物品的人们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在后来的朝代中谁选择了这些装饰品来陪葬。
2016-2014 杨光部分上拍作品图赏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杨光2016-2014 杨光拍卖会作品图赏。
玉雕仿古技艺——今人对过往的找寻与延续
仿古是玉雕创作中的常见手段。仿古玉雕工艺,是在提炼古玉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合当代审美观念,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以体现、传承的一种技艺,是继承,也是创新。
2016年玉石盘点:什么在涨,什么在跌
2016年即将过去,每到年终的时候,我们都会按惯例给过去的300多个日子做一个总结,并开始展望来年的春天。对于玩玉之人来说,我们也往往会对这一年的玉石行情进行盘点,看一看自己手中的玉是涨了还是跌了,自己是亏了还是赚了。
鱼,国人的最爱!这几件和田玉你最钟意哪一款
在玉雕创作领域,鱼这一美好形象也是玉雕师钟爱的题材。所以玉雕中的游鱼,自然也是传统“鱼文化”的再现。
糖白俏色 | 一刀一色百媚生
糖白玉颜色明丽鲜润、玉质缜密细腻,非常清新悦目。这样的玉石一般颇得玉雕师青睐,且多施以巧雕工艺,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糖白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