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韩见 2015-01-23
战国 龙形佩
时逢震旦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一周年,“传统与创新:先秦两汉动物玉雕展”由百余件战国到汉代时期的馆藏动物形玉器精品构成,聚焦于两个时代迥然不同的玉雕风格,在对比中展现和阐释了古代玉器发展史中极为重要的一次嬗变。
从去年年末开始,震旦博物馆变得和以往有些不一样。入口处,一个玻璃吹制的“独角兽”与镇馆之宝“南朝神兽”相视而立;佛教造像展的展厅里,未经雕琢的石头被放置在倾斜的展台上,与巧夺天工的佛像形成对应关系;五楼临江的窗台犹如考古发掘现场,细看之下原是古代和现代陶瓷残片混合摆放的装置;震旦国际大楼的 7 扇落地拱形窗被贴上了窗贴,阳光透过窗贴映照在金色的水晶大厅内,形成了教堂彩绘玻璃般的色彩。而震旦博物馆 LED 大屏幕上则播出了一部伪装成商业广告的影像作品:美猴王悟空以一只猫的形象获得重生,在百米高空俯瞰黄浦江畔最繁华区域的芸芸众生。
这个原本以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的古文物收藏为主打的博物馆,也开始引进当代艺术了。时逢震旦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一周年,策展人乐大豆(Davide Quadrio)邀请了刘建华、李姝睿、邱志杰、杨福东和凌云、林明弘、阚萱七位艺术家,根据建筑空间和馆藏特点进行创作,并将作品陈列在博物馆各处。有趣的是,与此展期重叠的古文物展也选择了一个较为活泼的主题:“传统与创新:先秦两汉动物玉雕展”。展览由百余件战国到汉代时期的馆藏动物形玉器精品构成,聚焦于两个时代迥然不同的玉雕风格,在对比中展现和阐释了古代玉器发展史中极为重要的一次嬗变。
战国是古玉发展史上的一个节点,上承春秋制玉之传统,下启两汉玉器之辉煌,而两代玉器最显著的不同在于,战国以平面刻线或浮雕为主,而汉代则发展出圆雕玉器,器形生动,而传统的组佩饰、玉带钩及剑饰玉等传统器类,则镂空更精细,视点也更多。展览中,有一件长达 19.5 公分的汉代圆雕玉神兽,玉质青翠、体态动感,仿佛正在行进之中,正是用多视点组合的手法刻画的。雕刻者在处理神兽的头部、前胸、身体、臀部、四肢时,分别采用了直视、正视、斜视、后视的视角,尽管按现代的透视习惯来看略显扭曲,却赋予它神气活现的感觉。
长达 19.5 公分的汉代圆雕玉神兽,玉质青翠、体态动感,仿佛正在行进之中,正是用多视点组合的手法刻画的
汉代 青玉人
不过整个展览中最有意思的还是“依料施工”这一部分,不按时间或器物类别线索布展,而将几乎是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单独作为一个章节,也是展览的新意所在。这部分展出了一系列器形古怪,不合一般形制的玉器。制作玉器,一方面是按照器形需要选择玉料,但有时候工匠得到一块不规整的材料,又不舍得丢弃,便会因材设计,所以这些看起来信手制作的小品,反而凝聚了更多巧思。比较多见的是三角形的材料,汉代工匠多选择将其雕刻成龙形佩,因为龙的身体可以扭曲成 S 形,若再进一步使它昂首挺胸,头向后靠至臀部,四肢迈出大步,就刚好形成三角形轮廓。另有一块不规则材料则被制成了一只小兽,它头大眼大,臀部高抬,前肢曲、后肢立,尾巴长而下卷,长相动作都很可爱。还有一些材料不是形状不规整,而是厚薄不匀,这种材料就很适合制作成禽形圆雕,因为禽鸟类动物的胸腹处厚,尾部薄,刚好能将瑕疵转化为对细节的把握。正是这些不那么工整的作品使遥远的时代显得亲切,使我们得以想象它们也许不登大雅之堂,却因为不同寻常而被主人特别珍爱。
2005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评审揭晓
10月30日上午8时30分,在杭州百合花饭店举行的2005“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评审会,对此次全国选评的1080件工艺美术作品评审结果已揭晓,相比上届“百花杯”奖,精品名作叠出,奖项数量也有所增...
新疆举办观赏石、和田玉精品博览会
6月18日,第三届中国新疆观赏石、和田玉精品博览会在乌鲁木齐开幕。本届展览吸引国内600余家石商参展,涉及千余珍贵石种。一名参观者正在欣赏肉石作品一名参观者正在拍摄一件名为《菲尔普斯》的新疆和田玉作品
和合玉器喜获新疆名牌产品
2010年4月26日,在自治区举办的新疆名牌产品表彰大会上,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新疆和合玉器有限公司“和合牌”产品获得新疆名牌产品的荣誉称号,这也是新疆和田玉行业企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
货源稀缺:高端和田玉价格节后上涨
本想趁节后玉器市场的冷清,能便宜买回那块心仪已久的籽料观音挂件,结果发现,高端和田玉价格不仅没有像往年那样节后松动,反而上涨不少。
北京产权交易所将开拍世界最大玉鼎
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目前世界最大的一尊碧玉方鼎——“祥和玉鼎”将于8月19日亮相拍卖。该玉鼎拍卖估价1200万-1600万元,有望创出当代玉器拍卖最高成交价。据了解,此次拍卖的“祥和玉鼎”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