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作者:品臻 2015-03-03
蝉,是玉器的常见题材之一。据考证,玉蝉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期。
早年的蝉,因其蜕壳变化的特殊性而被古人所看重,并以此赋予了它脱胎换骨、复活再生的神秘寓意。其后,人们又因蝉栖于高枝、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的特点引申出了更多的寓意,将蝉视为清高、廉洁的代名词。
古代玉蝉按用途分为唅蝉、佩蝉、冠蝉三种。唅蝉,即含在口中随葬的玉蝉,一般刀工简单,无穿眼;佩蝉则是用来当作佩饰的玉蝉,顶部有眼,以便于佩戴;冠蝉就是镶嵌在帽子上的饰物,也无穿眼。
历代文人墨客,对于蝉都有着别样的情愫,《唐诗三百首》中就有不少关于蝉的诗句,其中不乏寄情佳作。初唐虞世南的《蝉》就是较具代表性的一首。
初唐虞世南诗《蝉》中,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之句,认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由于蝉身居高树之上,而并不是凭藉秋风。言外之意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此件作品即取意于此。
作品雕工精良,玉质缜密细润,作者巧用糖色俏色雕琢玉蝉高踞玉牌顶端,鼓翅而鸣,身下梧桐繁枝茂叶,有秋风过,一叶飘然零落。此玉牌牌型工整大气、画面动静相生,又以糖白玉独有的色泽来表现秋风梧桐之景,更是相辅相成,别具韵味。
背面简琢一缕云雾,留白处倍显玉质之清美无瑕,宜于赏玩佩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赋予了蝉更多的含义。例如在腰间佩挂玉蝉,谐音“腰缠(蝉)万贯”;佩挂在脖子上的则名为“一鸣惊人”;伏卧在树叶上的玉蝉,又寓意“金枝(谐‘知了’音)玉叶”或“守住大业(叶)”等等。
采用优质新疆白玉籽料精琢而成,料质细腻,油润,手感圆润舒适;作品设计雕琢简洁、流畅,寥寥几笔勾勒出一玉蝉,素面光洁尽显玉质纯美;底部以黄色子皮巧雕一片大叶,表意谐趣、意境深远。
从古到今,在中国的各类工艺品里,蝉的身影时时可见,其中更不乏精品之作。有人为此戏谑的说,真蝉聒噪,假蝉却令人神往,在这一点上,蝉还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附:虞世南《蝉》全诗: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和田美玉
新疆玉石是我国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新疆和田玉最负盛名。《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说。昆冈玉就是指的和田玉。《新疆图志》载,和田玉有“绀”(红青)、黄、青、碧、玄(黑)、白数色”。和田白玉名闻中外,西汉文学家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曾誉其为“白玉之精”。历代进贡皇帝的新疆玉石,多取自这种和田白玉之最上品。由于这种白玉质地细腻,纯洁浑白,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
玩玉千万别忽略了这点
当我们拿到一件精美的玉雕作品时,本能的首先会关注形态,颜色、玉质、雕工以及所附加的文化内涵,然而,我们往往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光对作品的影响!
玉友说玉--和田玉的真假皮色辨别(二)
假皮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料用同一种颜色会做出不同的效果。从这几张图片上很容易分辩出真假来,但也有很多料做的真假难分,对于这种皮色,拿不准的建议大家还是少碰为好。
买玉不论出身:俄罗斯也出和田玉
在2014哈尔滨国际珠宝玉石博览会上,一位参会客商在查看一块俄玉原石。记者 王建威 摄玉是中国人最喜爱的宝石之一,是记录着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符号,其中和田玉又是名声最响、价值最高的一种...
和田玉历史
和田玉在我国至少有 7000 年的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主体。和田玉由于质地十分细腻,所以它的美表现在光洁滋润,颜色均一,柔和如脂,它具一种特殊的光泽,介于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之间,可以称为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