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作者:品臻 2015-03-10
收藏玉器的人都知道,器皿是玉雕收藏中的重器,过去,玉雕师傅拿到一块上好的玉石材料,首先就要看能不能出器皿,可见器皿在玉雕中的重要地位。
现如今,大多数玉雕藏家与玩家都喜欢随身佩戴、携带藏品,以供随时把玩欣赏,当代许多玉雕大师,也因此设计创作了许多小型玉雕器皿,这些器皿往往造型精致、盈手而握,其工艺精湛处更不必细说。
关注过2014中国玉石雕天工奖的玉友,一定知道《太平有象》这件荣获2014天工奖金奖的翡翠瓶,同时也应该会注意到它的作者——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杨光。
今天,我们看到以下几件作品,正出自杨光大师之手。
文玩香插,器形典雅工整,线条圆润细腻,胎壁厚薄适中,内外光洁,带条状插孔,可插线香。
杨光认为:规矩、对称、端庄是器皿最显著的特点。“在创作造型时,重点要突出作品的整体感。不论表现何种题材的内容,都应选择适宜整体造型的表现形式,而不宜将作品雕琢得繁缛和琐碎。”
尊,是古时的一种酒器。此兽首玉尊造型大气,线条流畅,尊身雕琢三兽首。玉质缜密光洁,富于油润感。
碧玉文玩香薰炉,玉质细腻,无瑕疵、绺裂。整器造型工整大气,细节处理圆润精巧,三足为底,富于艺术美感。炉盖有如意状镂空,燃香于炉内,青烟袅袅,幽香隐隐,人心自静,如在空山。
同样是香薰炉,此款兽首香炉比之上一款,更多了几分精致与灵巧。精琢的兽首,镂空的钮状壶盖,衬得整器玲珑精美,放置案头架上,颇有美人如玉、剔透秀美之感。
玉雕中的器皿,之所以被认为是重器,既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现实原因。
说历史,明清时代,玉雕器皿备受皇室珍爱,精品之作因之层出不穷,直到如今,也仍翘楚收藏界。而在过去的一年中,创下单品过千万记录的玉雕器皿不在少数,其市场人气由此可想而知。
谈现实,那免不了就要说到原料问题。玉雕器皿,讲究对称与工整,个头更远超一般小型佩饰,对于原料的要求自然也更高。玉料的形状、玉质的细腻、颜色的均一,乃至一条小小的绺裂,都会影响到成品的品质。
如此严苛的条件,再加上近年来和田玉原料的匮乏,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材质上乘的和田玉器皿件往往会引得收藏者趋之者若鹜,不惜高价了。
秋意浓
秋意玉雕
当代玉文化与文化下的收藏
把握当代玉文化的独特性,学会用文化的视角面对收藏,这是当代玉器收藏者无可回避的问题。藏玉藏的是什么?收藏实际上追求的是一种文化境界,这是核心内容,玉文化的追求意义也在于此。 在我国历史上,玉文...
汉代玉器市场浅析
近年,高古玉因其历史研究价值高、文化内涵丰富、工艺独特等特点成为国内外实力收藏家纷纷追逐的目标。于是也出现了高古玉在 艺术收藏中的顶级奢侈品的说法。不久前,一件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在伦敦佳士得的秋拍...
大肚能容,开口便笑——玉雕中的大肚弥勒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远近闻名的对联正是对大肚弥勒最好的诠释。
虫趣——灵动鲜活的玉雕昆虫
中国玉雕可谓源远流长,题材也因此显得十分丰富多样,形形色色,生动趣致的的昆虫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昆虫各有各的寓意,也以其各不相同的特点与魅力而得到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