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蒋卫东 2015-03-11
皇后之玺
在中国,印章起源于商代,早期多为铜印,玉印出现于战国时期。印章最初只是个人的记号,并无严格的等级限制,但自秦代开始,天子以玉为印,并称之为玺。汉代沿袭秦制,仍以玉为玺,规定皇帝、皇后以及诸侯王的用印,统称玺,而官吏及平民所用私印,只可称印,故汉代不仅有印玺之称,又有“章”、“印信”等别称。
东汉人卫宏在《汉旧仪》中记载,汉代皇帝有六玺,皆白玉螭虎纽,各有不同的用途:“皇帝行玺”用于封国,“皇帝之玺”赐诸侯王,“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天子行玺”召大臣,“天子之玺”册封外国,“天子信玺”则用于事天地鬼神。只是汉代帝陵尚未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因而皇帝玉玺的模样,至今难明究竟。不过,陕西咸阳北原韩家湾狼家沟出土过一枚“皇后之玺”玉玺印,以纯净无瑕的羊脂白玉琢刻而成,呈正方形,四边长均为2.8厘米,高2厘米,为目前所见汉代玉印中形体最大的一件。此印出土地点距刘邦、吕后所葬的长陵陵园仅1公里,所以常被认为是吕后玉玺,但从印文风格考察,其年代上限不会早于西汉文景时期。
与此同时,汉代玉质的官印和私印出土较多。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广州南越王墓等均有玉玺出土,而陕西出土的汉印中,有印文为“王安国”、“王意”、“陈请士”、“陈乐成”等人名的玉质私印。从这些出土的玉印看,形制以正方形最多,印体较小,边长一般在1.4~2厘米左右,但也有打破常规的,除了“皇后之玺”外,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玉印,边长为2.7厘米。由此可见,玉印的尺寸大小跟拥有者官职、等级的高低是相匹配的。
汉代玉印上部都呈盝顶形,印纽多作覆斗形,也有少量桥形纽或螭虎纽。纽下钻横孔,以绶带悬于腰间。印面文字绝大多数凿刻阴文篆书。不过,由于玉质坚硬难刻,汉印中没有镌刻文字的,也不在少数。
中秋将至,中国和田玉网祝大家和合美满,连年富贵有余
又是一年中秋至,离人千里,阖家团圆否?惟愿人长久,共月辉,诉别情!年年中秋,阖家团圆,但是,有关中秋这个节日,你到底知道多少?你是否曾听过后羿首制月饼的神话传说?中秋节,是团圆节,能阖家团圆,一家人...
清宫玉器说略
清代玉器的造型非常规整,无论碗口还是碗足,圆的就是圆的,方的就是方的,而且厚薄非常均匀。玉器以新疆出产为大宗从清代玉料的种类来看,以白玉、青玉、青白玉、黄玉、碧玉、墨玉为多,而且大多来自新疆。乾隆二...
碧水双鱼莲叶间——碧玉巧雕手镯赏
和田玉手镯,大多呈条状圈口,素面无纹,但也有一些玉镯,由于玉料天然俏色的缘故,常被施以巧雕之工,在原先的雍容大气上,更增添了几分精致、细腻的工艺之美。
玉文化中的四种现象
前些时,与几位上了年纪的琢玉工匠聊起了玉文化,谈及当前玉文化中的种种“化”,感觉其中颇有些新意,现整理出来,供关心玉文化者参考。 一曰“神秘化”。玉的神秘是古已有之的。远古人类即有石崇拜,认为石是神...
触及心灵的信仰—藏传佛教玉雕
玉雕中的佛教题材也出现了很多藏传佛教作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藏传佛教玉雕中那些神秘莫测的佛像和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