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玉雕作品获奖 用料约两公斤和田玉原石

返回 分享

徐州玉雕作品获奖 用料约两公斤和田玉原石

来源:彭城晚报   作者:文/记者 林刚   2015-12-16

 

玉雕作品“锦灰堆之秦汉瓦当”获第十四届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银奖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秦媛整理  

  在11月30日北京落幕的2015年第十四届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评选活动中,我市玉雕作品“锦灰堆之秦汉瓦当”荣膺银奖。

  11日,刚结束获奖作品巡展的“锦灰堆之秦汉瓦当”回到了徐州,记者一睹为快,听设计者、送评人——徐州玉道馆馆主倪润杰聊一聊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

  将多种秦汉文化元素集于一体

  “天工奖”评选活动是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主办的一项玉石雕刻类的专业性、公益性的评比活动。今年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2015年第十四届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评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过万件作品送评,入围作品300多件。“锦灰堆之秦汉瓦当”就是银奖作品中的佼佼者。在 评选现场,被玉雕业内多位资深专家和收藏家估价千万元以上。

  “锦灰堆之秦汉瓦当”是用一块重约两公斤的和田玉籽料原石雕刻而成的玉雕作品,雕刻后的作品重1880克。作品以整块红皮籽玉为创作原料,利用浮雕手法创作“锦灰堆”题材,将瓦当、钱币、残破文字、螭龙等秦汉文化元素集中于一件作品上,厚重老结的红皮在洁白玉质的衬托下妙趣横生、古意盎然。雕刻 的内容看似繁杂无序,实则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关联。“整体采用了浅浮雕的雕刻手法,雕刻的内容由外至内分了5层,工艺很复杂,题材很独特,构思很巧妙,这也是作品的获奖原因。”倪润杰说。

  设计稿改了20多遍

  倪润杰介绍说,作品使用的玉石原料是2013年在新疆和田地区采购的一批籽料原石中的一块,属于明眼料,就是不用“赌石”去猜测内部玉质好坏,市场价值比较容易判断的那种好玉料,当时这块红皮籽料原石的价格是200多万元。玉料原石外包裹着厚重老结的红皮,记录着它在亿万年时光中的磨砺。

  玉不琢,不成器。把这样一块玉料雕琢成什么作品,才不枉大自然赋予它的独特之美,从拿到玉料的那一刻起,倪润杰就在考虑这个问题。“题材设计是需要为玉料‘量身定做’的,只有好玉料配上好设计,再加上好的雕刻工艺,才能成为一件真正有艺术价值的好作品,这就是俗话说的‘好马配好鞍’。没有成熟的设计构思,宁可不雕。”倪润杰说。

  徐州人设计的作品,自然要有汉文化元素。反复斟酌后,倪润杰确定了“锦灰堆之秦汉瓦当”这个题材。“秦汉瓦当”好理解,“锦灰堆”是什么?倪润杰介绍说,“锦灰堆”起初只是画家成画后对剩余笔墨的随性发挥,通常是对书房一角的随意勾勒,翻开的字帖,废弃的画稿,参差的秃笔,杂乱无章层层叠叠地挤 入画纸。看上去像是废纸篓打翻了,所以又叫“打翻废纸篓”。画面上的物品大多是破烂的面貌,像从灰堆里捡拾出来,组合在一起又具有特殊的美感,这就是“锦灰堆”名称的由来。这种风格最早出现在明代的鼻烟壶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又受到西方绘画的一定影响,非常真实地描绘古代文人雅士书房所常见的杂物,是具有三维视觉艺术特点的写实画法。画面内容上有古旧字画、废旧拓片、青铜器拓片、瓦当拓片、虫蛀的古书、废弃的画稿以及扇面信札等,这些杂物件件呈现破碎、撕裂、火烧、沾污、破旧不堪的形状,给人以古朴典雅、古色古香、雅气横生、耐人寻味的感觉。有人称之为“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于是,汉代瓦当、文字、螭龙、以及汉五铢、半两钱币等内容就融入了倪润杰的设计稿中。为了追求完美,设计稿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反复修改了20多遍。“在立体的玉石上创作锦灰堆题材,不同于在平面的纸上,难点在于需要巧妙结合玉石原料的形状、皮色、肉色等,所以设计稿并非一蹴而就。”

  历时一年半完成

  确定了创意设计,由谁来捉刀雕琢完成最终作品呢?由于倪润杰的玉道馆特别青睐海派玉雕风格,所以最终选择了海派玉雕大师倪伟滨先生亲自捉刀。倪伟滨,2004年荣获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评选的首批“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这些年,他的学生中已经有四位获得“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

  “大师级的玉雕师不是随便给钱就愿意雕的。玉雕师也有所选择,比如玉料的档次,设计题材的创意等等。”倪润杰介绍说,因为经营海派玉雕作品多年,和上海玉雕界有很多合作关系。倪润杰把玉石原料带给倪伟滨审度,又把设计题材和对方进行了细致的交流,最终对方点头应允,愿意为倪润杰完成雕刻。“好马配好鞍,好工才对得起好料,有国内泰斗级的玉石雕刻大师亲自捉刀,对作品本身来讲就是增色。”倪润杰透露,雕刻“锦灰堆之秦汉瓦当”的工钱是170万元,这还是多年合作的友情价。

  为了完成这件作品,理解作品的设计思想,倪润杰专门组织倪伟滨的上海雅园玉道创作团队来徐州进行实地观摩考察,数天反复多次参观了龟山汉墓、狮子山楚王陵以及徐州博物馆,拍摄了上万张图片素材,在对两汉文化有了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之后,再开始创作。在实际雕刻过程中,根据玉料的质地变化,倪润杰和倪伟滨还多次对设计稿进行修改调整,力争让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完美。

  历时一年半,“锦灰堆之秦汉瓦当”最终完成。拿到“天工奖”的银奖后,作品被圈内估价千万元,这些让倪润杰很开心。不过此刻,他已经在为下一个设计——“锦灰堆之楚风汉韵”忙碌了。


(本文由中国和田玉网编辑整理,欢迎分享转发。了解和田玉、购买和田玉,就上中国和田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