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作者:品臻 2016-01-12
西周乃至更早时期,人们将玉器视为与天地神灵之间沟通往来的信物,并以此给予玉至高无上的地位;春秋之际,玉又被“哲学化”和“人格化”,开始拥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道德内涵,至此,玉开始成为君子的化身、道德的象征。
然而无论何时,玉器都表达着古代人民趋吉避凶与祈愿幸福的传统心态。我们甚至可以说,“吉祥”二字,就是中国7000年玉文化的精髓所在。我国玉石行内“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之语也因之而来。
那么,古代的玉工是如何把这些寓意在玉雕中表达出来呢?
“吉祥”二字,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吉利和祥瑞。唐·成玄英对吉祥二字的解释是:“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对此,聪明的玉雕艺人大多通过谐音、隐喻、借喻、比拟、象征等手法来巧妙地进行表达,并以此创造了许多吉祥图案。如雕刻鹌鹑、菊花、枫树图案寓意“安居乐业”,因“鹌”与“安”谐音,“菊”与“居”谐音,枫树在秋季落叶一片火红,是赏秋佳景,“落叶”与“乐业”谐音。又如雕刻小童骑牛放风筝,风筝高入云端的图案寓意“青云得路”,隐喻仕途得意,步步高升。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此作品精选白玉子料雕琢而成,玉质细腻柔润,光洁无瑕。作者妙用子皮,巧雕一大二小三条鲢鱼,鱼身花纹古朴自然,别具趣味。整器浪花翻腾涌起,倏忽滚落如珠,鱼儿奋力上溯,带子上朝,暗寓世世富贵,代代为官。
到了明清时代,那时的官僚文人,大多喜爱在腰间佩挂玉牌,这些玉牌的题材多为山水风景、人物故事,乃至高人隐士、诗词轶事等等,在吉祥如意之余,又借此比德与玉、陶冶自身的情操。
初唐虞世南诗《蝉》中,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之句,言外之意是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作品雕工精良,玉质缜密细润,牌型工整大气、画面动静相生,背面简琢一缕云雾,留白处倍显玉质之清美无瑕。
此外,还有一种玉牌以中国画的留白手法为借鉴,来表达吉祥寓意。这种玉牌多用光润无瑕的美玉制作,上部或琢一些寓意吉祥的牌头,下面却光素无纹,一刀未动。这种玉牌被称为“无字”玉牌,其吉祥寓意是一身清白(玉质)、平安无事(无字)。这种“无字”玉牌颇受文人雅士青睐,一度风行。
此件玉牌牌型椭圆,牌头镂雕如意,牌边浅浅勒纹,可算是典型形制。整器玉质细腻、油润,无绺裂,形制工整、朴拙,大小堪可一握,手感上佳。
最后,我们来看看以珍禽异兽为题材的玉雕作品。动物玉雕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千年已降,仍风行于世。其中尤以生肖、龙凤、麒麟、貔貅等最为流行。
作品采用优质碧玉雕琢,料质油润细腻、色正洁净。貔貅雕工细致、体形饱满强健,双目圆睁,神情祥和,双掌持球而卧,悠然自得。貔貅能吞万物而不泄,是为招财进宝,辟邪祛恶的神兽。
高古玉:古玩界的奢侈品
“玉”在中华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人爱玉自古有之。近年来,古玉成为有一定实力收藏爱好者追逐的目标,其中,高古玉因久远的年代、丰富的文化内涵、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追捧,甚至有人将其称为“东方艺术品中的奢侈品”。
2016-2014 冯钤部分上拍作品图赏
2016-2014 冯钤老师作品拍卖图录,供大家欣赏。
温润和田玉奥运中国印
一年前的8月3日晚,奥运会历史上诞生了第46枚会徽。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前,由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国际奥委会官员,共同将一方由和田玉精雕而成的中国“印章”———徽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
亲近生活的玉雕,谁不爱?
对玉雕师而言,创作需要大量原材料和创作灵感!优秀的玉雕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他们会结合生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设计玉雕作品,让玉雕更贴近生活。
爱他、敬他就送它——致父亲节
对于玉,中国人一贯都是不惜溢美之词的。在国人心中,和田玉是天地精粹、山岳之精,能代表天地四方神明以及人间帝王,可沟通天人意志,甚至主宰天地宇宙、人间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