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天地精灵的玉器内涵何在

返回 分享

被誉为天地精灵的玉器内涵何在

来源:新浪大连      2016-05-20

  刘俊勇:地理博物馆里的故事

  4月9日至7月10日在大连现代博物馆举办的“天地精灵——武汉博物馆藏玉器精品展”,展出的玉器上迄远古,下至明清,种类丰富,品质上乘,由“天地圣灵——礼仪用玉”、“巧夺天工——陈设玉 器”、“温润秀美——玉佩饰”三个部分组成,以100余件精美的玉器诠释了被誉为“天地精灵”的玉器之深刻内涵。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让我们跟随辽宁师范大学教授、考古专家刘俊勇一起领略中国玉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距今8000年前后,玉器一出现就是佩玉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玉器的国家之一。

  早在距今8000年前后,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就已出现了玉器,主要是戴在耳朵上的玉玦以及玉匕等。玉器一出现就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或装饰品,而是佩玉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继兴隆洼文化之后,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晚期玉器达到了高峰,“惟玉为葬”成为红山文化牛河梁积石冢随葬品的特征。

  略晚一点的是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其玉器以琮、璧为主,大墓中布满了璧、琮等玉器,被称为“玉敛葬”。琮是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寓意“天圆地方”。

  此次展出的良渚文化玉琮,表面以横线将其分成两节,每节均以四角为人面部的中心线,以四面凹槽为界雕刻出八个简化的神徽,以两排刻有平行线的凸棱象征神所戴的“羽冠”,以圆圈刻出双目,以转角长方凸块为嘴。琮上、下贯通,起着通天地的作用。在良渚文化的许多玉琮上都雕刻着这种神徽,甚至在象征着王权的玉钺上还要雕刻上神徽,以示王权也要受神监督。在中国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发现的玉器绝大多数是属于巫觋所用的神器,在中国文明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件玉琮被后人在孔内嵌有圆桶形铜盒,上配有镂空西番莲纹盖,改作熏炉所用。

  距今4500年—4200年前,大连成为迄今出土牙璧最多的地区

 

玉璇玑(牙璧)

  此次展出的玉璇玑(牙璧),是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清末吴大澂最早将这种圆孔、周边有三个机牙的器物称为璇玑,疑是一种天文仪器的配件。现学界大多称之为牙璧。

  牙璧最早出现在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和山东,在大连旅顺王家村、长海广鹿岛小珠山遗址和山东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前的牙璧。到了龙山时代, 即距今4500年~4200年前,大连成为迄今出土牙璧最多的地区,在四平山和邻近的高丽城积石冢共出土9件。近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北队等在 大连鞍子山积石冢发掘中又出土3件。据《辽东半岛四平山积石冢研究》,牙璧均出自人骨胸部处,可见与红山文化牛河梁积石冢出土的玉猪龙一样,是悬挂在胸前的,其性质都是巫觋所佩戴的神器。

  进入商周以来,用玉纳入到国家的典章制度之中。“以玉作六器”,即璧、琮、圭、璋、琥、璜;“以礼天地四方”谓之“六瑞”,以璧礼天,以琮礼地,以圭礼东方,以琥礼西方,以璋礼南方,以璜礼北方。此次展出的玉璜就是“六瑞”之一。玉璜还可复合为璧或环,西周的玉璜沿袭了商代的风格,并发展成组佩饰件。

  良渚文化玉琮

  汉代谷纹玉璧

  汉代  蝉和剑饰的后世影响与身份象征

  汉代玉蝉

  此次展出的汉代玉器,包括典型的谷纹璧、蝉和剑饰等。

  玉蝉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历史上玉蝉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嵌于帽子上的冠蝉;二是有对钻孔的佩蝉;三是放在死者口中的含蝉。自汉代以来,世人多以蝉的羽化 比喻人能重生。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寓意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把蝉佩于身上则表示高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之语。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即“生以为佩,死以为含”。汉代玉蝉出土频次颇高,且多为含蝉,不但王侯墓中有出土,即使平民墓 中也时有出土。汉代玉蝉制作刀法简洁,寥寥数刀即刻出蝉首、腹、背和双翼,谓之“汉八刀”,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于古人认为蝉饮露不食,则实属误区,蝉是靠吸吮树汁维持生命的,对树木有害。

  汉代玉蝉

  此次展出的战国至汉代的几件玉剑饰,可使人们对汉代玉具剑有清晰的认识。玉具剑是剑首和剑 柄等部分用玉装饰的剑,由玉首、玉格、玉璏、玉珌四部分组成,是古代佩剑中装饰最豪华的装饰。玉与剑结合,早在西周就已出现。春秋战国晚期,首、格、璏、 珌俱全的玉剑饰逐渐形成。到了西汉,玉具剑饰成为帝王贵族的佩剑,也是当时社会一种身份的象征。魏晋之后逐渐消失。玉具剑在汉代是帝王贵族之间的馈赠物, 南昌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的一批玉剑璏,其中有一部分应是馈赠物,而玉剑璏又是馈赠最多的剑饰。

  汉代玉剑首

  战国至汉代玉剑格

  战国至汉代玉剑璏

  战国至汉代玉剑珌

  汉代玉具剑示意图

  明清  追求精雕细琢装饰华美的风格

  此次展出最多的是明清时期玉器。明清玉器逐渐脱离了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华美的风格,仿古玉器也大量出现。展出的陈设玉器“五子登科”摆件,雕刻的是笑容可掬、手持佛珠的弥勒佛和五个攀爬于佛身两侧的童子,寓意“五子登科”。人物极具动感,栩栩如生。

  清代玉“五子登科”摆件

  山子是玉雕摆件工艺的一种,表现题材多为山水人物,要求制作者有较高的造型能力,富有创造性的构思能力和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展出的“象耕鸟耘”山子,取材 于一段传说:相传尧当政之时,历山土质肥沃,人们竞相来此垦荒,众人时常争斗,舜将土地平分于众人,自己在荒地上垦田,众人为之感动,于是不再争斗而互相礼让。此事感动了上苍,便遣条山象群下山相助舜建筑房屋和拉犁开荒。庄稼出苗后,小鸟群集将杂草啄净。尧当时正在选择接班人,听说此事后便带着随从前来考 察舜。玉山子左侧山石之上的两人即尧与随从,下面低首者就是舜。后来,尧传位于舜。

  清代玉“象耕鸟耘”摆件

  此次展出的山水诗文“子冈牌”,是明代著名“吴门”(今苏州)玉雕名家陆子冈的作品。陆子冈是明嘉靖、万历年间人,其制作的玉挂件,形若方形或长方形,宽厚敦实,时称“子冈牌”。此件玉牌为长方形,上首镂雕龙纹,牌子一面浅浮雕山水、柳树、舟船,另一面阳刻草书“何处渔舟泊柳岸”及“子冈”款,上、下端各有一可穿系的对钻小圆孔。

  春水玉、秋山玉本是辽金时期契丹、女真人的题材。所谓春水玉是指图案为鹘(海东青)攫天鹅的玉器;所谓秋山玉则指图案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前者与《辽史》 记载的辽帝“春捺钵”至“鸭子河泺”狩猎、钩鱼活动情景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金史》将有鹘(海东青)攫天鹅图案的服饰称为“春水之饰”,将有虎鹿山林图案的服饰称为“秋山之饰”,故将此种玉器定名为“春水玉”和“秋山玉”。这类内容的作品充满了淳朴的山林野趣和浓郁的北国情调,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此次展出的明清时期的春水玉、秋山玉虽然题材相同,但已失去了原来的神韵。

  元末至清初春水玉饰


(本文由中国和田玉网编辑整理,欢迎分享转发。了解和田玉、购买和田玉,就上中国和田玉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