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作者:品臻 2016-05-23
又是一年520,信息时代的网络情人节里充斥着快节奏的喧嚣,朋友圈中满满的都是晒幸福、自黑以及相互之间的调侃戏谑;婚姻登记处则迎来了又一波结婚狂潮;玫瑰花和玩具熊大卖、餐馆和电影院爆满、各大商家也于此时推出了种种促销活动……
现代如此,古代呢?在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时代里,人们又是如何来传达彼此的情意的呢?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侃侃古代的那些定情之物。
对于定情信物,古人更多讲“情”而不讲“物”,一块玉佩、一个香囊、一束秀发、甚至一枚瓜果,都可以作为定情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意。
《诗经·卫风·木瓜》就生动的表现了那时男女定情时的情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在那时,互赠信物,犹如互呈心意,表明自己终生不移的心志。瓜果与琼瑶,固然价值相差很大,但其中所包蕴的情意却是贵重而不能以价值衡量的。
古代的定情信物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但和田玉一定是其中珍贵而又较为流行的。
1、手镯——“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手镯在古代称谓很多, “跳脱”就是其中一种。手镯的质地也很多,金、木、玉、石、牙无所不有。与之相类的信物,还有簪环、戒指、臂钏等等女性随身佩戴的首饰。
2、玉佩——“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古代大户人家,讲究“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因此很多男子都会将随身佩戴的玉佩、玉饰送给自己心爱的女子。国人爱说天人合一,放在和田玉上,就成了人玉合一,所以《诗经》很早就有了“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诗句。
3、香囊——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古时又称香包、香袋、香球、荷包等等。香囊既有丝质,也有金银质乃至玉质的。因香囊是随身之物,因此也常被用作互诉衷肠的礼物。
4、锁——伉俪曾盟金石约,生死誓结同心锁。
锁在国人心中,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中国人相信锁能把幸福、健康与长寿永久的锁在身边,因此铸造了很多各具特色、各有寓意的锁。
这之中有富贵锁、长命锁,当然也包括象征爱情的同心锁。直到现在,全国还有很多景区都为情人设置了悬挂同心锁的地方,黄山的同心锁,就是国内最广为人知的所在。
中国人的本性,是含蓄而婉转的。赏花时,看花开并蒂;观鸟时,见鸳鸯白头;低头抚弄莲子时,见莲子青如水,顿生怜子情如水之叹……
如此种种,细腻而潜藏,细细体味之下,不由令人于会心一笑中回味无穷。有人说,中国传统玉文化的妙处,正体现在这些婉转的暗喻和指代上,它浓缩着中式文化的精华,也昭示着东方文明的特点。
文房玉雕,雅趣小品
随着这些玉质文房与中国传统绘画、雕刻和其它装饰艺术的相互融合,其材质和造型空前的丰富。最后兼具文房功能和鉴赏、把玩功能的玉雕文房小品就陆续出现了。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和田玉山水对牌作品赏鉴
对于山水,中国的古人似乎别有偏爱。孔老夫子更是留下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名句,认为智者之乐,如流水,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之乐,则似大山,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和阗玉与清代宫廷玉器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不乏有玉矿的贮藏。占往今来,人们把各种玉材加工成器物,赋予它们艺术生命,形成了传统的玉文化。和阗玉属透闪石矿族,可以确定,很多地下的透闪石玉在古代已开始使用,成为古代玉文化的发展基...
小而精致——轻奢玉雕小件惹人爱
独树一帜、别出心裁的作品是年轻人的最爱,尤其是一些小而精的轻奢概念作品。可以说和田玉市场正在走向一个多层次的时代。
问花听鸟 岁月静好
在玉雕师手下,花鸟玉雕以画入玉,用玉石独特的质地和语言,展现深邃的底蕴与意境,雕琢于方寸美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