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藏玉 2016-08-18
和田玉之所以经久不衰,除自身有独到之处,还有一个深层原因,就是附加在玉石之上的精神价值。在历代名人的助推下,我国的玉文化得以流传,生生不息。我们的圣人——孔子就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和他的儒家学派,曾让整个中国爱上和田玉。
在孔子看来,美丽的玉石,凝结着十一种品德,与君子的性格相合,那是上天的恩赐。它们分别是: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这些品德,是当时圣贤的终身追求,以及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
玉与儒家思想的结缘
自商朝以来,玉石的用途就从祭祀转变为帝王礼器。玉制的圭璋物件,被分发到各级王爵。随着玉的宗教化、政治化初步达成,和田玉成为神灵和皇权的共同象征。
但玉石的道德化,是从春秋才开始的。"玉和德相符"的类似理论,管仲的著作有所描述。孔圣人在《礼记》中将其细化,才使得玉石代表了那么多品行。
孔子的解释大致如下:"玉温润而有光泽,是仁;玉质缜密,是智;玉有棱角而不伤人,是义;玉的密度很沉、有一种坠手感,是礼;敲击玉器会有清澈悠长的声音,最终戛然而止,是乐;玉的瑕疵和美好互不遮掩,是忠;品貌表里如一,是信;玉的气质像虹一样冲击日月,是天;玉能体现山川的精神,是地;玉制的圭璋用于朝圣,是德;天下人都把玉看得很高贵,是道。"
孔圣人一席话,以当时人们的"贵玉思想"为本,赋予了玉石这些品质。这番话彻底提升了用玉的内涵,玉石从此有了人文精神,洋溢着高尚的道德情怀。天下人爱玉,就像敬慕有德之士一样。
儒家学说对玉文化的影响
孔子论玉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普通的说教,玉石道德化带来一种新的美学理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较高的现实意义,其美学观念对后人起到深远影响。
那些有关道德的儒家学说,多以美玉为依据,并始终以玉为尊。随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样的金句越来越多,和田玉的道德象征地位得以巩固。
自汉武帝要求"独尊儒术",千百年来,儒士们将自己比作玉,并主张各个阶层都要向玉学习。百姓见贤思齐,不断模仿当世儒者的行为。在这种"尊儒"的社会氛围下,玉的形象慢慢发展到"社会道德",成为了整个封建礼乐制度的标杆。
圣人对德和玉的比喻是否妥当,今天来看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孔子把君子和玉紧密地联系起来,后世的儒家子弟,要求君子要效仿那十一种德,并付诸实施;二是君子要像玉一样,有着温润、谦恭的风度。
儒家还经常说:君子无故,玉不离身。这句话直接将玉普及到了民间,极大的促进了玉文化的发展,很多文人雅士开始入手玉石。儒家理论对玉的传播贡献很大,将玉从王者手中解脱出来,为君子所佩戴,为文人所仰慕。
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把玉作为社会道德的图腾。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道德参考,也让亿万人爱上了玉石,将她们看做完美的存在。此后几千年,在儒家指引下,玉石一步步普及民间,爱玉的人再也没有少过。
和田玉中的青白世界
青白玉多为半透明或微透明状,质地细腻致密。理想当中特别白的正“白玉”产量并不很多,大部分“白玉”都带有青、黄、灰、褐、粉的色调,“青白玉”反而是其中的佼佼者。
宝玉石鉴定机构如何为客户服务?
鉴定机构根据客户的委托提供鉴定服务。目前一般有四种方式:一、A4页面的书面鉴定证书,一般用于为司法机关提供证书,便于文件归档,有时还附有鉴定报告,鉴定结论;证书盖章不过塑,有照片时盖骑缝章(钢印);...
浮雕的图案构成与工艺制作要领
浮雕是玉石器皿上进行装饰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种类较多,一般以雕刻的程度分浅浮雕、中浮雕、深浮雕、镂空浮雕、锦地浮雕、阴线刻等六种装饰形式。
男性魅力的彰显色——浅谈和田玉中的黑青玉与黑碧玉
在和田玉这个大家族中,谈到黑色,自然会让人想到墨玉。然而很多人会忽略黑青玉和黑碧玉这两大玉种。
玉友说玉——买和田玉如何节约成本
不少人初玩和田玉的时候,大都只对其中的白玉情有独钟,但白玉尤其是白玉籽料,不仅价格比其他深色玉石高出几十上百倍,而且以其他软玉“取代”、染色冒充籽料、以其他非和田玉冒充者大行其道,初入行者常常“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对“新玩家”来说,可先选用以下料子“练手、练眼”,待“学业有成”后再玩白玉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