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作者:品臻 2016-12-14
一件好的玉雕作品,玉质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其实却还是工艺。中国古代那句老话“玉不琢,不成器”,也就是这么来的。一块璞玉经过巧妙的设计、精心的雕琢,最终变成一件件精妙绝伦的作品。
若是美玉是山川之精,那么工艺,便是人文精华的具现化。毕竟,再好的设计,若是没有雕工,又谈何流传于世呢?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现今玉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雕刻手法——浮雕。
随着和田玉原料价格的节节高涨,玉雕师们也愈发的惜料,等闲不舍得浪费一丝好料,作品也大多随形就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浮雕工艺的运用自然也就越来越频繁。
浮雕其实是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产物,它用压缩的方法来处理雕刻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因此玉雕中,浮雕手法更多的应用于玉牌的雕琢。其作品适合从正面欣赏,画面如书画一般细致生动又丰富多彩。
作品随形雕琢,妙用俏色。墨叶衬碧荷,一枝亭亭,花房低垂,似被雨打风吹。整器线条干净又不失苍劲自然,荷花虽花枝垂落,仍见勃勃生机。
细究起来,浮雕又分为浅浮雕、中浮雕与高浮雕三种,分类的依据是雕刻时下刀的深浅。一般而言,浅浮雕的雕刻比较浅,层次间交叉少,深度不超过2毫米;中浮雕层次变化更多,深度约在2-5毫米之间;高浮雕则更立体,更讲究层次一些。
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浅浮雕对勾线的要求非常严谨。常用线、面结合的方法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此挂件造型小巧玲珑,四面分别雕琢幽兰、翠竹,作品雕工精致,线条流畅,很好的展现出了兰之清雅婉约与竹之刚劲挺拔。
相比于浅浮雕,中浮雕的“地底”比浅浮雕更深,层次变化也更多一些。
此作品精选青玉子料雕琢而成,玉质细糯油腻,色泽青黑近墨。弥勒斜倚山石,嘻嘻而笑,容貌勾勒细致精到,憨态可掬,衣纹流畅自然,左上角蝙蝠衔珠飞来。佛引福来,平安康宁、富贵如意。背后素面无纹。
高浮雕是这三种手法中立体感最强的一种,它层次交叉丰富,创作注重近景、中景、远景的国画构图关系,追求构图的立体效果。玉雕中,高浮雕作品常会依循原石形体的凹凸起伏而因势造型、因地制宜地施展不同的技艺手法,在原石自然美的基础上挖掘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作品以隋代山水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为题材,选用优质白玉籽料雕琢。亭台楼阁、曲径幽廊的刻画层次分明,繁缛有致。细腻的雕工与中国古代典故的融合,再现了《游春图》的历史场景。
最后要说的是,在大中型甚至某些小型玉雕作品中,这三种浮雕手法往往都会同时交叉出现,浅浮雕轻灵淡雅,如行云流水;高浮雕则庄重、沉稳,富于立体感,它们共同诠释着作品的美好与工艺的多样化。
和田玉以精制胜
和田玉主要以玉坠、玉镯、腰扣等饰品为主,近年来又兴起了一股收藏玉石仔料之风,引起仔料价格持续上涨。据了解,在20年前,只要数百元就能买到1千克和田羊脂玉,而目前市场上1千克和田羊脂玉的价格已经高达1...
玉璧的渊源、用途及其鉴定
白玉镂空凤穿花璧玉石被人们发现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实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量的玉石器出现,特别是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的玉器,代表了中国史前玉器制作的最高成就。现就玉器中...
掌中有玉气自华——和田玉手把件
手把件常用高档和田玉制成,和田白玉洁白纯净、温润内敛的特质,敦促人们加强高尚人格修养,保持心灵宁静平和。
玉雕器皿 | 空间玉雕生活美学
器具,是精致生活的追求,也是美学的情趣。所谓君子不器,和田玉器皿,虽为器皿,其后是无限延伸的人文、工艺。
玉器行的十一条行规及其分析、反驳
玉器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行业,它根据本行业的经营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行规。由于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那些文人墨客以及有身份、有地位、有经济实力、具备一定文化修养的各界人士,因而与其它行业有不同的规矩。小编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