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作者:品臻 2017-03-03
玉,该不该琢呢?
这一点,放在古代,根本毫无疑义,古人早就有言在先:玉不琢,不成器。然而到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却都开始信奉自然说,认为好玉不琢。
那么,玉到底是该琢还是不该琢呢?又该怎么来琢呢?
玉该不该琢,这一点,对于玉雕行家来说,其实应该算是个伪命题。因其完美,所以不琢;因其有缺,所以剜脏去绺,掩瑕扬美,最终蔚然成器。
因此上,不琢的基础是本就已经很完美,而琢则因为还有更进一步、提升价值的空间。所以完全能够达到不琢程度的和田玉是非常稀少的,它们大多为子料、山流水或和田戈壁玉。
几乎所有的山料,都不能达到完全无琢的程度,这样的和田玉,玉雕师们又该如何精心设计、细心琢磨呢?
一般而言,玉雕师会先将和田山料按其明面上的大裂切割开来,舍弃完全无法利用的部分,按其大小及天然形状进行随形就势的设计与雕琢。其中品质较好的一部分,通常只是简单雕琢修饰,以呈现玉料的自然美为第一要素。
这样的成器,比较常见的就是素面牌。
除却素面牌外,玉雕师们还引入了留白这一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就是留白之佳作,一幅图,扁舟一叶,渔翁垂钓,舟侧,水纹淡淡起伏,无山无水,而让人有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之感。予人以无尽想象空间,达到“此处无物胜有物”的境界才是留白真正的价值。
古早之前,玉雕行业就有句话“雕满为下”,说的也正是留白的重要性。
作品雕工精雅、细腻,高山耸峙,彩云追月,江流徐缓,一舟夜行,清丽婉转中又透出一丝出尘之气。整器画面无一丝水纹,却自然予人秋江澄凝,云水渺渺之感,留白技巧不俗。两牌左为月下行舟,右为山居人家,更是别具情韵,令人浮想联翩。背面浅描淡写,画面似有连成整体之势。
但凡好玉,无论玉雕师怎么设计,怎么琢,只要雕工技巧足够,成品基本都是好的,但玉毕竟是玉,天生天养,不可能一点瑕疵、毛病都没有。
这样的情况,玉雕师们大多会剜脏去绺,保留玉质较好的部位而舍去那些明显带有脏斑、玉花之类的部位。“无绺不做花”之说就是这样来的。
精选碧玉雕琢,牌型工整,翠色明艳深翠,正面雕琢累累葡萄挂于枝头,茎蔓藤叶处处细致如生,顶端俏色一双蜗牛,触角相碰,似欢欣于这丰收的景象。蜗牛在玉雕中,常有安居乐业之意。
当代精品和田玉籽料拍卖市场表现不俗
在众多和田玉中,虽然说每一个种类的和田玉都有其优质玉石,也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但是从目前的市场投资趋势以及热度来看,和田白玉籽料始终处于领衔地位。
过冬计划(上)
你囤菜了吗?
小小玉牌行情看涨 成为投资的一大热点
近期,在亲和玉雕交易城举办的“玉牌艺术展”展出了近百件玉牌,从明朝的子冈款牌到当代的海派玉牌完整记录着玉牌的传承和发展。易少勇、洪新华、崔磊、颜桂明、于雪涛、沈德盛、吴灶发、汪洋等大师作品相映生辉。...
那些收藏禁忌,爱收藏的你都知道吗?
最近十几年,收藏之风可谓大行于世,见面说收藏,聚会谈文玩之事更是屡见不鲜。由于收藏风来的太急、太快,市场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情况一度非常严重,导致很多初入收藏的藏友都“吃了药”。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谈谈收藏中的那些“忌讳”。
玉龙河畔的采玉人
和田是古代于阗国的今名,南枕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势自南向北倾斜,遍布着春夏水流汹涌、秋冬河床干涸的季节性河流,其中最大的是喀喇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这两条河就是古老民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