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作者:品臻 2017-03-13
和田玉,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国玉。行内有句话叫:翡翠看种,和田玉挑润。这里所谓的润,说的就是和田玉的油糯性。事实上,油糯性正是和田玉所独有的特性。
所谓的油糯性,表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和田玉质地的细腻与滋润。古人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对和田玉而言,质地的油糯性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品质。那么,什么是和田玉的油糯性呢?
什么是和田玉的糯性?
我们先来说说和田玉的糯性。所谓糯性,其实就是一种浑厚的感觉。有人形象的说,和田玉的糯性就像是上好的大米煮熟后,所表现出的浑厚油亮均质的特点。
除了这种视觉上的糯性外,糯性还表现在手感上的粘性。琢玉时,糯性好的料与钻头间会有一种粘粘的感觉;盘玩时,油润滑腻之外还有一种阻力感。
因为糯,所以显得细腻光洁。而这种细糯感也俗称脂份好。说到脂份,就不免要谈到和田玉中的极品——羊脂玉。我们经常说的“白如截脂”其实就是那种纯净浓厚的猪羊油冻结后的样子,不一定非常白,但那种细糯感却让你入手难忘。事实上,和田玉市场上的脂份、油脂感和润度,意思都差不多。
整体采用圆雕及浮雕相结合的手法塑形于美玉之上。线条流畅自然,手感温润舒适。辟邪兽造型活泼自然,灵气谐趣。神兽双爪合抱,双目圆睁,悠然而卧。身后秋梨皮巧雕如意纹饰,寓意福寿如意。
和田玉的油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说到油,很多人都会想到黏黏腻腻、油呼呼等词语。但事实上,和田玉的油性所指的是玉本身呈现出的“油脂光泽”,而不是那种脏兮兮、油呼呼的感觉。
上好的和田玉在灯光下看“晶莹剔透”,仔细看又说透而不透,给人以非常明显的“温润如脂”的感觉。这种“脂”明澈而深入,不浮于表面,也不是纯粹的白或青或黄。这种润性的油脂光泽大抵类似于菜场里所卖的新鲜猪肉的膘。
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玉牌正面琢达摩阖目正坐,意态安详,背面一轮明月,几缕轻云,镌“悟道”二字。
最后要说的是,上好的和田玉料还须要具备手感上的油性。握玉在手,就象握着一砣固体的油,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感觉,那感觉非常特殊也非常好,表现在和田玉本身,就是结构细而匀,象一块煎好后凝固的猪油,几乎看不到结构。
而这样的上好的和田玉,近年来已经非常少见了。
美玉出于田,“东山”谱新篇——新疆于田县东山矿业玉石开采现状
自古至今,于田始终是新疆优质和田玉最重要的产地。其境内著名的阿拉玛斯被称为“白玉的故乡”,闻名遐迩的“戚家坑”一度成为优质白玉矿的代名词。
坯工工艺的五条工艺原则
玉雕形象的展示有虚有实,虚处是形象的某些部位因为动作的原故而没有呈现明显的结构,如衣裙蔽体从正面掩盖了后撤的腿部结构。实处是形象的某些部位因为动作的原故而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如人向前伸跨的腿,虽有一无遮挡,但隔着衣服任然能够观察到明显的结构。
三种常见的玉雕技法,你知多少?
一块块玉石经过设计师的巧妙设计、精细雕琢,变成了一件件精妙绝伦的作品,让人怎能不惊叹于人类的智慧。那么,玉雕中究竟有哪几种常见的雕琢技法呢?
揭露和田玉的家底:山料居多 开采不易
和田玉已经开采了七八千年,现在所剩几何? 对上苍赐予中华民族的瑰宝要珍惜点,对中国玉文化发展的考量要长远点,对新疆和田玉的开采要悠着点!
玉:石头到玉器再到文化(一)
玉文化绵延7000年,至今魅力不减,生命力越来越旺盛,不能不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玉是远古先民顶礼膜拜的神物,是森严礼仪等级制度的象征,是古人审美观念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美好品德的化身。一部玉器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中华民族以“爱玉”和“尊玉”而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