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之玉堂 作者: 林柏海 2017-04-11
诗经上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国人对玉的情节,不仅因为它的温润美丽这样的情愫,更来源于中国悠久灿烂的玉文化对中国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今天就来讲讲藏在和田玉里的那些正能量。
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早在春秋时期,君子就“比德以玉”,更有管仲、孔子相应提出的“玉有九德”、“玉有十一德”,发展到汉朝最终形成了许慎所说的“玉有五德”。从古至今,人们都给玉赋予坚毅、温良、儒雅等品性,并以此比喻文人君子的道德与行为。故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
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中说:“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意思是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和田玉的美,外有光泽,内有性格,代表了华夏民族的文化理念。人们对其自然魅力的追求,永世不衰。一片玉是这样,一个人也是这样。
三、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那些造型别致,款式精美,寓意美好的玉雕都是经过多道工序,才能那般美,那般独具魅力,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而人同玉一般,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材。
花如解语还多事,玉不能言最可人。玉虽无言,却可承载文化。正是因为和田玉具有这么多丰富的文化内涵,玉在中国人心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其收藏也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和田玉开采(一)
居住在昆仑山前的民族先民们在劳动中发现了和阗玉,在几千年的历史进呈中,采玉的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一种方法发展到多种方法。最初人们在河边拾起美丽的和阗玉,以后又在河流中捞取那卵圆形子玉;在从...
古人希望升官封侯 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
猴是十二生肖之一,位列第九,所谓“申猴”。 猴生性机灵、好动,其机灵,自不必多说,因为,猴与人类关系密切,通人性。
你知道这些关于和田玉的冷知识吗?
在古代,和田玉被称为“昆仑之玉”、“塞山之玉”、“禺氏玉”、“钟山之玉”、“回部玉”、“昆玉”、“真玉”等。鸦片战争之后,法国矿物学者德牧尔以圆明园抢夺的赃物为标本,将和田玉和翡翠进行了检验测定,根据两种玉在硬度上的细微差异于1863年无耻地命名和田玉为“软玉”(Nephrite)、翡翠为“硬玉”(Jadeite),从此让和田玉背上了“软玉”的黑锅,至今无法翻案。
玉友说玉-子料(籽料)标本毛孔、皮色、纹理放大观察图示
“玉石籽料的“皮”和“汗毛孔”是次生的,由于地质、气候的变化玉石随着山洪从高山玉石矿带几经周折来到山下最后沉积在玉石河床上,在搬运中,不断受到外力(摔、跌、碰撞、冲刷)变的圆滑了,没有了棱角,在漫长的“睡眠”中受到周围物质环境的侵蚀玉石表面质地松软的部位和侵蚀受伤裂痕处慢慢长出了“皮”色和“汗毛孔”。
和田玉里的帝王之色!
青玉被称作帝王之玉,而其实在和田玉里,青色的玉种有好几种,而且颜色很相近,相信很多玩家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一块青色的玉拿过来不知道是什么。本文我们就来说说那些颜色近似的青色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