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石中国 2018-04-10
中国玉雕工艺历史悠久,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玉雕工艺只有南工和北工之分,南工讲究作工细腻及灵巧,而北工则风格豪放粗犷;南工精致复杂,北工则讲究简单大气。发展到当代,玉雕工艺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地域、经济、风俗、文化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多个流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柳朝国作品《簋》
“北派”从地域上来说,是指指京、津、辽宁一带玉雕工艺大师以雕琢人物群像,立体圆雕花卉、神佛、仕女和薄胎工艺著称,形成庄重大方、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
北派的玉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彼时的“山顶洞人”就用玉器作为妇女的装饰品。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历代繁衍,逐渐形成工艺精湛、造型优美的玉雕艺术。
北派玉雕是原宫廷玉雕工艺的继承和发扬,玉雕作品雄浑霸气,皇家遗风特点明显。北京是明清两朝古都,历代帝王用玉均由当地专设制作作坊制造,就是有名的“内造上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袁广如作品《白玉子料番作炉》
皇帝使用的物件一是端庄大方,二是气度非凡,三是精益求精。因此只有极有能耐的工匠,才有资格担此重任,久而久之,便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能工巧匠。他们按照宫廷所需和所要求的构图模式、琢工要求,创造出了留存至今仍然能看到的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许多物件,其选料之精、设计之巧、雕琢之细,一件件作品无不彰显大国风范、帝王气度,简约中透着稳重,雄厚中体现皇家风范,演化成了北派玉雕的式样和典范。
品德轩作品《奁》
北派以北京“四怪一魔”最为杰出:以雕琢人物群像和薄胎工艺著称的潘秉衡,以立体圆雕花卉称奇的刘德瀛,以圆雕神佛、仕女出名的何荣,以“花片”类玉件清雅秀气而为人推崇的王树森和“鸟儿张”——张云和。
古代玉器与中华文明起源息息相关
中国文物学会玉器委员会会长杨伯达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古代玉器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石。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崇玉、尚玉。杨伯达说,古代玉器应该是石器的一部分,它最早是做为工具来使用。由于其美观并...
玉石市场虚火可冷一冷:精品不怕巷子深
据新疆珠宝玉石协会原秘书长易爽庭介绍,这一两年来,新疆的珠宝玉石市场销售额,整体下滑了30%左右。作为珠宝玉石销售“重镇”,新疆的市场现状在全国无疑具有代表性。那么,引发珠宝玉石市场滑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当前形势下,工艺师们在创作态度和技艺上又需要做哪些改变或改进?且听专家们针对性的分析。
我为中国玉文化“申遗”而摇旗呐喊
每当我翻阅自己多年前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的研究专著《古玉新经》一书,仍会一次又一次地赞叹古老、深奥、神秘、多彩的中国玉文化。我认为传承几千年的,以玉雕工艺为载体的中国玉文化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完全可以向联合国申报纳入可传承性的非物质的世界文化遗产。
玉如意 | 如意在握,岁美人和
如意始终是玉雕尚品,作为传统吉祥之物,源远流长。一件件精致粹美的如意造型,承载着历史与市场,以它吉祥美好之寓意,悦目怡情,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有一种和田玉,简约而不“简单”
玉石界向来有“好玉不琢”的说法,保留其原本的样子,简约而不简单,或许是一块天然美玉的最好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