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19-01-02
玉雕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追求超越形似之外的神韵,与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当代的玉雕艺术中,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些好的玉雕作品表现出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的艺术境界。
▲碧玉山水环佩-春色 | 玉器编号:163176
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的内在美。由于我国古代的艺术以诗、书、画为上,故意境的材料多半由诗、书、画而发生。意境借助于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熔铸所成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或人生真谛,从而使审美主体之身心超越感性具体,而进入无比广阔空间的艺术境界。
▲墨玉子料牌-水墨荷花 | 玉器编号:141915
自明代起,诗词、绘画艺术与玉雕结合,就多了一份文人雅趣,也让玉雕作品多了一份唯美。玉是大自然的产物,每一块玉都有自己特有的定性,有自己的大小、形状、颜色、透明度、绺裂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一幅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意境画。然而这些璞玉只有经过天才艺术家长期的艺术实践,将自己主体内部的意与境与玉石本身的意与境完美融合才得以体现。
▲(翠青)白玉挂件-荷语 | 玉器编号:141224
明代画家董其昌说:“每朝起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坐看不入画,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品读玉雕意境亦如此。
▲糖白玉把牌-残荷听雨 | 玉器编号:152063
玉,石之美者,而美如何体现,需要意境。玉雕在表现形式上追求超越形似之外的神韵。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山石花草,如诗一般“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具有“意外之韵”,在玉雕作品之中表现出“不似似之”,既不具象,又不抽象,徘徊于有无之间,斟酌于形神之际。
▲巧雕碧玉牌-春江水暖 | 玉器编号:165627
一件形神兼备的玉雕作品,才有巨大的穿透力,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在玉雕的创作中,展现灵动之趣,在静穆中求飞动,从常态中超然溢出,纵肆狂舞,追求一脉生命的清流。总之,静处就是动起,动处就是静思,动静变化,达到最畅然的生命呈现。
▲巧雕碧玉牌-春归 | 玉器编号:164668
当代玉雕作品比起历代的题材更为丰富,工艺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不同时代创作者的审美境界是有区别的,玉雕大师更加注重玉雕作品的细节表现。玉雕作品美的体验,在于意境的营造,在于我们的心灵,懂得,欣赏,体会,升华。一件玉雕就是一件艺术品,它是诗情画意的情怀寄托。
玉雕题材寓意之玉罗汉
罗汉:罗汉为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的形象一般都是出家比丘相,头部无须发,身着袈裟,全身无任何装饰,或坐或立,栩栩如生。是佛教各类造像艺术中最为朴实无华的象征。降龙伏虎罗汉:两人数罗汉雕刻,...
飘逸、灵动——玉雕鱼之趣
在玉雕行业,有关鱼的创作经久不衰。不仅因为它美好的寓意,也因鱼的线条灵动,在水中畅游时如舞蹈般,融入、带动空间的艺术美感。
玉壶怡情,人生一乐
一盏玉壶,物件虽小,但心灵体验是圆足的。愿每一颗尘世中奔波的心,在茶席上都有一个安顿之处。
兽有千面,面面峥嵘——玉雕纹饰的记忆(二)
兽面既能护主驱凶,还能招财纳福,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它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象征着威猛、勇敢、公正。
玉雕佛像 | 为佛造像、艺无止境
玉雕佛造像,是以佛教中的人物作为基础题材,有着丰富的传统艺术内涵,是传统艺术的一种载体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