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19-05-20
中国花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已成为我国传统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花鸟艺术之所以能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在于历代中国花鸟艺术延续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虽然是方寸之间的简单设计,却让观赏者体会到了鸟语花香的意境,心灵获得了纯净的艺术享受。
▲糖白玉(翠青)挂件-金翅迎春 | 玉器编号:147142
俗话说:“花之品则人之品、鸟之格则人之格。”在中国,曾有许多将花和鸟相提并论的诗作,比如王维著名的“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描写的虽是画中之景,追求的却是人在自然中闲适欢畅的意趣。
▲羊脂白玉子料-双喜临门 | 玉器编号:126090
如果换种角度解读,王维无疑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区分鸟与花的方法:春天过去仍在树影间穿梭的轻灵倩影就是鸟,有人经过但不振翅飞起的就是花。花与鸟,一静一动,在季节的轮回中,是如此的密不可分,相映成趣。
▲白玉子料把件-一路连科 | 玉器编号:161141
一鸟一花带给人的是温柔的关怀和平静的心态,人和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和谐。当这些闪耀着生命光彩的植物和动物,出现在玲珑美玉上,带来的是最鲜活、最本源、最打动人心的冲击。
▲糖白玉牌-仙风道骨 | 玉器编号:154339
花鸟玉雕创作的妙处在于鸟可以作为点缀,也可作为主题,但创作时要明确宾主关系,如以花为主,要突出花的细节和姿态;以鸟为主,则对鸟的动态、细节刻画得传神,如果是在有皮色或者俏色的原石上创作,花与鸟在色彩上的谐调和过渡则非常重要。
▲糖白玉-薄艺巧雕把玩壶 | 玉器编号:127366
在设计中对于花和鸟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花鸟作品成功与否的基础。有的作品,花刻画的很大,而鸟则很小,反之,鸟刻画的大,花很小,都是不对的。一般对花鸟件的要求是花与鸟基本上保持原大,否则就失真了。草本花卉如兰花因鸟类无安足之处,所以很少与鸟构图,所以在花鸟玉雕作品中,梅花、翠竹、荷花、瓜藤与鸟同框出现的比较多。
▲(翠青)白玉挂件-喜事连连 | 玉器编号:149519
花鸟玉雕虽表现的是最普通的生活场景,配景也都是梅竹、荷花等平凡的景物,但是质朴、温馨的画面,富有寓意的趣味,对生活的思念和回归自然的感觉,无不蕴涵其中。其浓郁的人性情怀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独特审美和风格。
博观拍卖第十期《玲珑美玉》异形牌作品赏鉴
牌子由玉佩发展而来,是形制端方,气质中正的一种佩饰,尤其是明代子冈牌的出现,更是将牌子的艺术特征进一步规范化,并赋予了牌子独有的文人气质和儒学内涵。
玉缘
人常说这世上没有两块相同的玉就像这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人如玉,玉如人啊!玉与爱人都是难遇的,当遇上时便是缘,有了缘,不离不弃,终生不渝。玉镯与爱人,对此我都将不离不弃,终生不渝。
中国玉器源流
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专业,多集中于畿、都邑。自宋至清,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制玉中心。历代王室朝廷皆设有玉器作坊,进行生产。因玉硬度较高,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
当代玉雕师亦应“与玉比德”
新疆和田玉,这种奇妙而美丽的石头,千百年来就是宗教、道德、政治等文化因素的集合体,凝结了不同时代华夏儿女的智慧——玉不琢,不成器。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玉雕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对这一繁荣局面,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时代浮躁,难出好工,于是抱着“等待能工巧匠出现”的态度持玉守望。
浅议“玉德”(临)
玉为何物?古人云:“石之美者”。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在近8000年历史的长河中,它的发展伴随着我们民族的生息繁衍和文明进步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崇玉尚玉,对玉的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