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20-06-10
万般造物,皆可形容,佛像之美,自是难言。袈裟的褶痕,袒露的躯体,丰满的双颊、高挺的鼻梁,玲珑的嘴唇、柔长的眉眼……佛像雅观,满眼都是动人的细节,满眼都是美。他有一种超脱尘世的平静,殊可抚慰人心,涤荡性灵。其态其韵,皆在形姿之内;其神其妙,尽在法相之中。
▲黑青玉子料牌-佛引福来 | 玉器编号:161888
在漫长的岁月里,他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万千的心思。从北朝犍陀罗式的朴素,到唐朝时的雍容闲适,再到宋代以后的世俗生活化,佛像之中融入了人们的状态和价值,展现着心中的理想与审美的选择。
▲碧玉挂件-普贤菩萨 | 玉器编号:166967
佛像不语,却有一种安定的吸引力,让人注目良久。他庄严,每个特征都表现着虔诚,每个细节都能引人深思。他慈悲,虽不能解救生命中的所有苦难,却能引人洞见真实的自己、显露智慧的灵光。
▲碧玉挂件-弥勒佛 | 玉器编号:16256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玉石被大量开采并运用,佛教类题材也成为了玉雕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被许多玉雕师巧妙设计融入于玉石中。玉雕师既遵照佛教的印相之规,又以特有的思想情感,丰富的想像力,超凡的艺术造诣,使作品打破佛门中的清规戒律,融入艺术创作,优美的姿态,灵动的线条呈现出佛像的柔美与慈悲,造型具有神韵,直指心性。
▲新疆青玉-佛祖牌 | 玉器编号:115530
只有符合人物造像的特点,在视觉审美上才不失亲和力,这便是佛像玉雕艺术的精髓所在。一些写意的佛像,比如只有侧脸部分,一般线条都比较简单,但却能把整件作品的意境表现出来。这就要求玉雕匠人们在设计创作中,既能生动传神地传达出佛像精神,又可以通过人物肌理、衣纹等线条表现作品的力量感。不管是哪一种形象,佛在人们的心中总是心性柔和,仪态端庄,能让凡尘中的人们多几分心平气和,少几分焦躁。
▲碧玉巧雕牌-观音、弥勒 | 玉器编号:151875
纵观世界艺术史,没有哪门艺术像中国佛教造像那样执着于表现微笑,而又那么精彩纷呈。佛像玉雕,有一种被纯化了的艺术和精神,交织着理想的寄托与现实生命的美感。当你喜欢上一件佛像玉雕,可能只是喜欢他脸上的微笑,喜欢他散发出来的安详、宁静、自在的感觉,惊鸿一瞥,心中便满是欢喜。
▲碧玉牌-佛引福来 | 玉器编号:165781
在玉佛的俯就和人的回应中,成就着超越任何语言表达之上的慈悲之美。在内心波澜涌动的时候,佛像依然面带微笑,自在安详,只平静地抚慰,教人不惑于外相,而去体认内心和本质。佛像,相对无言,直指人心。在人的视域和精神世界里普度众生。
玉雕小品 | 玉雕中的“小情趣”
所谓的玉雕小品,顾名思义就是指体型小巧、雕工精细的玉雕作品。随形就势,细腻刻画,一般题材简约,风格隽永而富于雅趣。
古代玉图腾系列特展之龙凤呈祥品鉴会启幕
4月11日,中国古代玉图腾系列特展之首场“龙凤呈祥”顶级品鉴会在红廷别墅华贵启幕,本次品鉴活动由金声玉振顶级收藏俱乐部携手可佳珍玉堂及《中国玉文化》杂志共同主办,红廷别墅承办,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学术指导。
和田玉的时代变迁
中国的玉文化有八千年的历史,比中国的文字历史甚至还要早几千年。在漫长的玉文化历史中,玉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不同意义和功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玉伴随始终,出现在每一个历史节点,是我们研究和理解中国历史...
古代和田玉的文化之路
早在170多万年前,元谋猿人及其后的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在生产劳动中用石头制成简单粗糙的生产工具,使石头第一个成为人类生活文化文明的奠基石。随着人类劳动实践和物质文明的需要和提高,玉石以它质地细腻、...
中国古代玉文化 第五集:庄严的礼仪 [视频]
[探索发现]中国古代玉文化(五):庄严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