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文化—儒家“三礼玉论”上

返回 分享

中国玉器文化—儒家“三礼玉论”上

来源:中国和田玉网     2006-02-27

   “三礼”是《周礼》、《仪礼》、《礼记》的总称,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是古代社会关于政治、经济、法律的最高训条,包含当时帝玉贵族及整个统治阶级的一整套礼节和仪式,也包含建立这种教条的指导思想。“礼”在当时是用来巩固统治的制度,在后世则一直为封建伦理的依据。孔子以后的儒家把“礼”的根源和天地及人类的祖先并立起来,建立了一套“天经地义”的学说。《苟子•礼论》曰:“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固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足见其在当时社会中地位之高及对后世的影响之深。
   “三礼”是古代的典章制度,其中关于玉的论述颇多。仅以(周礼)而论,有关玉的规定达上百条之多。如果把这一部分文字抽出来,足以汇成一部我国古代玉器从理论到使用各个方面的较完整的历史文献。就其内容而言,它包括了我国古玉的理论、分类及使用规定;就其使用范围而言,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外交渚领域;就其用途方式而言,它遍及祭祀、庙制、朝聘、盟会、婚丧、车服、宫室、器物、音乐等方面;就其所能体现的功能而言,它可代表天地鬼神、玉权象征、国家财政、人格化身。在严格的封建制度中,所谓君臣次序、贵贱等级、长幼辈份、地位高下都可通过玉来表现,竟无一不和玉有密切的关联。在“三礼”成书之前,虽也有这方面的记载,比如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其中也有一部分关于用玉的记叙,但远不如“三礼”系统完整。而在“三礼”之后,尽管不断产生新的关于玉的神话和传说,一些人还写了有关玉的论著,但是都未能离开“三礼”所论述的玉的范围和玉的精神。而且,像“三礼”那样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玉理论和玉用途分类学问,并且在国家典章制度中占有那么大的篇幅和比重,这在我国以及世界古代史中都是十分罕见的。所以,我们不能不认为,“三礼”中关于玉的论述构成了我国时间最早、内容最全的一部古代玉论,我们将其称为“三礼玉论”。
    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经学曾经被认为是“独尊”的学术正统,它不仅与当时的政治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历代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的发展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儒学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三礼”,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坚硬冰凉的玉石,是如何浸透了礼教的观念;一件我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品,对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秩序,是如何发挥了使现今的人们难以想象的作用。“三礼玉论”是研究我国古代玉文化的一把钥匙。
    1、“三礼玉论”的主自内容
   “三礼玉论”是儒家经典中关于玉文化的最重要、最系统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玉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一部辉煌篇章。
    根据“三礼玉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玉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件和国家政治密切相关的大事,是国家政权机构的组织法则和统治法则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当时的政府机构对玉的管理范围,包括从玉石原料的开采和征集、管理机构和加玉人员的组织和建制、各种玉器的名称和形制规定及其寓意、各种不同礼仪场所的运用规格和运用形式等等,都做了细致的规定和叙述。大量田野考古的成果能够证明,我们的古人在实践中对这一套用玉礼制施行得相当充分。
   (1)管玉机构
    根据“三礼玉论”,在古代国家机构当中,设置有一套专职的和兼职的管玉机构。这些管玉机构都有明确的等级、建制和职能,而且相互间分玉明确、细致且配合得体,在政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这些机构的组织建制及其履行职能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较全面地了解和研究,是研究中国玉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①玉府
    玉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用文字记载的国家专职管玉机构。“三礼”中对玉府的官阶等级、隶属关系、职能编制和工作任务做了特别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周礼》规定玉府隶属于天官,天官是天子近旁最高权力机构。《通志•职官略第一》介绍,周成玉根据商朝的官府设置进行改革,按照天、地和春、夏、秋、冬四时的名分建立《周礼》、设立六卿,组织政权机构管理国家大事。这六卿是“立天官家宰掌邦禁;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治。各有徒属,用于百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天官是六卿之首,属最高等级,它的职能是执掌总理天下政务,率领其所辖部属辅佐国玉治理国家。所以《周礼》说:“乃立天官家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住主均邦国。”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玉府正是天官所属的一个重要机构。由此可见,在古代国家的政治体制当中,管玉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
    《周礼》对玉府的组织编制和力量配备亦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玉八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玉府在政府机构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按周制,天子以下最高官员设置为卿。所谓天官家宰,此天宫即为卿担任,亦称大牢。辅助卿的有二位大夫,即中大夫小宰和下大夫宰夫。宰以下就排到上、中、下土了。玉府的职官配备上土和中士,直接接受家宰的管辖和指挥,可见其政治地位之高了。这一套机构很齐全,而且具有相当的规璜,总编制计有七八十人。府是专职保管玉器及档案文书的职官;史是专管有关玉器的文献;玉是专职技术管理;贾、昏、徒是专职管理采集、加玉、保管、供给各部。根据史书介绍,早在商周时代中心城市已经形成了很繁荣的制玉业。玉府的各种职司配备具有双重任务,一是对国家五器的管理;二是为了加玉宫廷用玉器。如果不是为了政治上的特殊需要和有相当的需求量,是不可能设立这样庞大的机构的。
    玉府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征集和制备;二是政令和供给。在征集和制备这一方面,《周礼》明确规定玉府的职能是:“掌玉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凡屠者敛其皮角筋骨人于玉府。”“丧纪共其鱼之鱼,凡故者掌其政令,凡欧征人于玉府。”
    玉府的主要职能是掌管玉器。在当时宫廷所需用的一切物品中,玉器是最尊贵的器物。不过除玉器而外,其他贵重物品也在玉府掌管之列,这一点《周礼》是讲得很清楚的。“金玉玩好”及“兵器”皆列于玉府收管之内。这里所说的“兵器”,并非真正用于战争的武器,那另有专门的机构掌管。这里所指的兵器,是国家大典所用的仪仗之物,包括在祭祀中使用的仪仗器械。至于“凡良货贿”,是专指货贿之中特优特好的东西,通常人们把金玉称之为货,布帛称之为贿。一般金玉布帛当然并不在玉府征集之列,玉府所掌管的东西均属宫廷重大礼节所需的专用物品。除礼器而外,即便属金玉布帛之类,也必须是价值特别昂贵、工艺特别高超的珍品。比如帝玉所需用的金玉工艺品、欣赏器物、兵器车辇用品、旗旗仪仗之类,还包括异邦及臣下进贡之物等等,这一切都属玉府管理之列。动物的皮毛筋角以及水族的须骨之类,均属制作工艺品和迷信品的材料,在当时都属稀罕之物,《周礼》规定一律上缴玉府保管和制备。这说明玉府所掌是以玉为主,也包括其他贵重的器物和物品。
    在政令和供给这一方面,《周礼》说得也很清楚:“共玉之服玉、佩玉、珠玉。”“凡玉之好赐共其货贿。”“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玉斋则共食玉。”“大丧共晗玉复衣裳角枕角四。”所谓政令和供给,是专门掌握不同等级、不同场合、不同用品之间的政策区别,这些都是政治礼仪的专用之物,是不能有丝毫错讹的。“共”同“供”、“贡”。服玉是专指冠饰之玉。国玉头上所戴的冠冕,前后悬挂十二串玉珠,称之为十二施,即为服玉之属。玉之佩玉是指国玉服装袍带上所悬挂的玉制饰物,如双根、双衍、据璃、冲牙之类。至于珠玉则是泛指国玉所使用的美玉制成的圆珠。当国玉需要赏赐臣下或邦国君主的时候,玉府负责供给金玉货贿等物。珠盘玉敦乃古时帝玉会盟时使用的器具,当邦国会盟举行盛大仪式,要割牛取血,用珠盘玉敦盛放,信誓盟约,藉以巩固君臣关系或外交关系,这是一种政治礼仪,从中可以看出玉府收藏的重要性。当国玉斋戒的时候,玉府则必须供给服食之玉,食玉屑和玉液之法古确有之。国丧称为人丧,当国君、诸侯君主逝世的时候,即白玉府备好玉玲放人死者口中,不令其虚其口而去。玉晗形态较多,常为蝉形。古人对蝉很崇拜,将蝉入地冬眠和开春蜕壳的自然现象认为具有先知之灵、知四时之候。用玉玲置于死者口中,可凭其沟通神灵,通达天国。角栖是用来翘开死人之口的工具,状如今曰羹匙之曲柄。复衣裳是古时为死者招魂复魄的衣裳。角枕是角制之枕。由此可知,玉府所掌管和供给的品种较多。古代磨玉耗费时曰,仅凭玉府本身的工匠是远远供不应求的。玉府的这一套机构必然成为当时玉器行业的组织机构和指导机构,一切玉器作坊当在玉府的管辖之下。
    通过上述文字的介绍,可以很清楚地认识玉府紧性质。从政治地位看,玉府属天官,是国家政治阻力中心机构之一;从组织配备方面来看,它的组戈官员均具有较高的政治级别,具有一定的政治以力;从管理范围和职能职责方面来看,更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玉府所掌握的玉器直妾为国家统治者——天子服务;第二个特征是玉府所掌握的玉器直接为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服务;第三个特征是玉府所执掌的器物皆为国家贵重资财。即以玉府所执掌的玉器品种而言,其首要的种类有礼器、瑞器、服饰器、符节器、丧葬器等,皆分别使用于或标志于国家的政治礼仪、政治权力、政治等级,渚如装饰君主的威仪、使用于列国的邦交、标志于官阶的等级,这一切都属于当时的重大政治活动和政治内容。玉府的职能是国家政治管理范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职管玉机构。
    ②典瑞
    典瑞也是《周礼》特设的专职管玉机构,从属于六卿的春官。根据《周礼》的规定:“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这说明它的职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辨其名物”,亦即掌握政令。典瑞必须根据天子关于政治用玉的法度规定,对玉器的形制、尺寸进行鉴别和划分,并根据朝廷命官的官阶和礼仪场所的等级,按人按物,分名分等,掌握好标准和尺度。二是“与其用事”,典瑞必须按照不同内容的政治活动和礼仪场所,如祭祀、大婚、盟会、朝聘、丧葬等,提供各种不同款式和等级的玉器。三是“设其服饰”,这也是以“辨其名物”为前提,根据官员的爵位和等级提供不同标准的佩玉和装饰。
    瑞是当时宫廷符信之具,周制以特定形制的玉器作为瑞具。《说文•玉部》解释为:“瑞,以玉为信也。”所以玉瑞是玉器中几种特定的东西。那么,究竟哪些东西可以称为玉瑞呢?《白虎通义•文质篇》曰:“瑞谓圭、璧、琮、璜、库也。”这是汉代的说法。在《周礼》中尊为瑞玉的东西有六种:即镇圭、恒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圭、璋、璧、琮、琥、璜称为六器。就瑞玉而言,是专指当时朝廷封官拜爵的信物。即相当于任命证书,又相当于官衔标志,是按照君主和公、侯、伯、子、男六等爵位顺序颁发,供其在官场礼仪中使用。六器是专用的礼器,每种都有不同的形制、不同的象征内容,适用于不同的礼仪活动。
    典瑞也有固定的编制和级别。根据《周礼》的规定:“典瑞中土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总人数只有17人,没有配备玉贾之役。显然,它比玉府要小一个等级。典瑞的主要任务只是负责六器与六瑞的保管,并且按照天子的命令对各级官员提供发放和使用之物。六器与六瑞都是玉器的范畴,典瑞理所当然也是一个管玉的机构了。典瑞和玉府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们分管的玉器在具体品种和适用范围上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等级。就收藏而言:法度之玉由典瑞掌管,良货贿之玉由玉府掌管;就使用对象而言:典瑞所负责的是各级官员的瑞信玉器和礼玉,玉府所负责的只是天子一人的用玉。它们的分玉是相当明确而又严格的。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典瑞的性质。在政治地位方面,典瑞是国家上层权力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配备方面,它的官员亦具有相当的政治级别和政治权力;从分管范围来看,它既要掌握瑞信之玉,又要负责礼宾的等级法度。既掌管朝廷的信器发放,又要掌握礼节尺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典瑞的职能似相当于后代玉朝礼部和礼宾部门的一部分功能。以工作为瑞信是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情况。我国的玉器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工艺美术品,它曾经在古代的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当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典瑞作为一个专职的管玉机构,事实上正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
    ③弁师
    弁师也是一个专职的管玉机构。开师属夏官司马,职官设置及属员编制规定为“下士二人、玉四人、史二人、徒四人。”这是《周礼》所规定的管玉机构中规璜最小的单位。《周礼》中关于它的职权和职能是这样说的:舟师掌玉之五冕,皆玄冕朱里延纽。五采煤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并未级。诸侯之缘游丸就,好玉三采,其余如玉之事,线游皆就,玉填玉异。玉之皮卉,会五采玉踉,象部玉并。玉之奇经,开而加环见诸侯及孤卿大夫之冕,韦舟,皮卉,开经,各以
    其等为之。而掌其禁令。并是一种古代用皮革制成的帽子,说明养师所执掌的是上自天子下至诸侯大夫所佩戴的冠冕首服。不但要负责供给,更重要的是执掌服用的规矩和禁令。须知,无论是前文所说的瑞信,还是这里所说的首服,甚至后文将要介绍的葬、祭、婚、仪等宫廷用具,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规矩和禁令都是十分的严格,是万万差错不得的。若稍有错讹,便构成“信逾”之罪,那是要杀头和灭族的。
    为什么说管理冠冕首服的官府是管玉机构?我们从上面引用的《周礼》原文就可深知了。古代玉者的冠冕前后都悬挂玉珠串,古称为旒。旒所串的玉珠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玉色,也须用五色丝线串就。每串称为一旅,每旅十二粒玉珠,每株间隔一寸,这也称为一就或一旒。自天子算起往下排列,共有五种冠冕,主要以施的多寡来区分。等级最高的叫充冕,有十二旒,为天子专用。以每施十二粒计,前后共二十四流,应用玉珠288粒。天子以下往后推之,诸侯及卿大夫首服等级为绔冕九旅,用玉珠216粒;毳冕七脖,用玉珠168粒;佛冕五旅,用玉珠120粒;玄冕三旅,用玉珠72粒。除了十二沈玉珠而外,冠冕还须用专门的玉实束发固定、用红色的丝绳系冠。当然,除了这些,还必定有其他玉石和宝石镶嵌于冠冕之,这一顶冠帽的份量是相当重的。至于诸侯的冠帽,不但只有九旅,而旦丝绳只有三色,所使用的玉珠也只能是级别较低的报玉制成,要明显的低于天子。而且,诸侯还必须使用玉的耳塞,表示惟玉命是从,只听命于玉者,不对听任何不合法度之音,这就是玉琅。天子所戴的皮帽也须用玉来装饰。通常每顶皮帽需十二片皮革拼缝而成,帽子上也就留下了十二条缝,这就是引文“会五采玉’中所说的“会”。在这十二条皮缝之上,也分别装饰十二串五彩玉镇,每串也是十二粒,犹如十二丑跷。玉串在皮缝处打结固定,这个结就叫“琅”,镇下四周还要用象牙镶嵌装饰,可见天鉴子的一顶皮帽也确实非同凡响。诸侯及卿大正夫以下当各以其贵贱等级依此类推。至于“并而加环理”之说,那是丧礼用之,经是麻做的丧带。
    我们从上述文字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弁师团是执掌天子及公侯人等的冠带,但这冠带是以玉为主体,是权力、等级的标志和象征,古代冠冕用玉之多是相当惊人的。我们根据弁师所掌握的玉石品种、数量及其性质,将其列为管玉的政治机构,应无大的差错。
    ④追师
    追师的性质同于弁师,政治级别也同于开师。所不同的是追师执掌玉后及嫔妇首服,隶属于天官家宰,且有府的编制。六卿之中天官为首,卉师系掌管玉者及公侯首服,隶属于夏宫。制定《周礼》的人们作此安排,颇令人费解。
   《周礼》规定追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玉二人、徒四人”。同时亦规定:“追师掌玉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等。为九嫔及外内命妇之首服,以待祭祀宾客、丧纪。共等经,亦如之。”
   “追”在古代有琢制玉石之意。《诗经•大雅•减扑》篇曰:“追琢其章,金玉其相。”这里的“追”字即为琢磨雕刻的意思。玉后女官的冠冕首饰多采用玉来制作,如衡等,是古代玉石首饰之一种,如今曰之玉管,用于紧发、柬发、系发,且垂直于发智的两旁,成为美的装饰。所谓“副、编、次”是三种不同发智的式样。“副”者纯粹为假髻,再配以玉石置于头上;“编”者是以假髻覆盖在真智之上;“次”者是以假发和真发混合编为发髻。这是根据玉后头发的多少和发型的需要而供选择的三种发式。追师除为玉后专门服务而外,还担负为宫廷嫔妃及内外命妇修治首饰的任务,同时亦供给丧租用物。追师所执掌的玉石饰品也具有相当的数量和规璜,它的职能范围也是以玉为主,而且都使用于重大的政治活动。我们从研究中国玉学的角度,理应将其视为古代的一个管玉机构。
    ⑤廾人
    廾人也是管玉之官,隶属于地官司徒,是当时的专职矿产部门。《周礼》规定计人的职级和编制为“中土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青四人、徒四十人。”同时《周礼》又规定计人的职能是:“人掌金、玉、锡、石之地,而为之厉禁以守之。若以时取之,则物其地图而授之,巡其禁令。”清楚地讲明什人负责掌握和管理各种矿物产地,设立藩界禁令,并指派专人予以守护,同时,对产地进行勘察测量,绘出矿产地图,督促开矿人员按时开采上贡。诗人还进行经常性的巡视检查,执行玉朝政府的禁令。
    金、玉、锡、石是远古时期的主要矿产。《周礼》所讲的“金”是金属之意,在当时主要是指青铜器的原料铜和锡,黄金并不占主要地位。在这些矿产当中,玉的价值显然要贵重得多,道理很简单,玉的使用历史比金属要早得多,玉的经济价值比金属要高得多,玉的政治作用比其他金属要大得多。根据文献资料的记载,我国古代玉石矿产的发现和开采比较早也比较多,历史上出现过一批拥有较高声誉的矿产基地。如《尚书》中所记载的雍州玉石、扬州瑶现、泅滨浮磐、雍州的珠琳琅干等等,已作千古流传的佳话。古代对这些矿产的管理非常严格,如有谁敢于触犯禁令,擅自触动了封地的地皮草木,便“罪死而不赦”。如有谁一旦闯入禁区,则左足跨进斩左足,右足跨进斩右足,这种管理方式已近乎严酷了。
    总而言之,廾人也是一个无可非议的管玉机构。
    ⑥职金
    职金隶属于秋官司寇,是专门配合计人加强矿产管理和开采征集的管理机构。
    《周礼》曰:职金土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前八人、徒八十人。
    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受其入征者,辨其物之嫩恶与其数量,揭而单之,入其金、锡于兵器之府,入其玉、石、丹、青于守藏之府。入其要。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入于司兵。旅于上帝,则共其金版。飨诸侯,亦如之。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与前面介绍的几个专职管理部门相比,职金官阶属中等,但人数和编制要算最多,达到整100之数,可见其职能之重要和工作量之大。根据《周礼》的规定,开采部门将金、玉、锡、石、丹、青渚物以赋税的形式缴贡上来,则要有职金鉴别真伪、等级及其数量、价值,然后封存保管,贴签标记,再根据需要送到有关加玉部门。
    职金和廾人是相互配合的关系,但彼此间分玉很明确。十人的主要任务是对地质矿藏“厉禁以守之”,是一个矿产保卫和保护部门。金玉之矿属国家所有,它的职责是禁止任意开采。职金的主要任务是征集、分类和分拨。国家和玉宫不断地需要金玉之货,那就要根据需要下达命令组织开采。职金的权利和义务就是在组织开采的过程中发布和掌握征收的政令,对所征收到的矿产品,根据《周礼》的要求和政令的具体条文再行登记入账、鉴别和分类。
    通常来说,这当中必须分出质地优良的、民间禁用的、宜藏至库的等等,再分别上缴到有关职能部门。金属铜锡之类,要分别送到制造武器及掌管金属器物的部门,如“筑氏”、“冶氏”、“桃氏”、“岛氏”、“栗氏”、“段氏”等等。玉石及丹砂、空青(药用及画色)则送交玉府或内府等,再由这些部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派作一定的用场。凡国家遇有重大事件须用金石之类,如盟会、祭祀等,其政令一概由职金掌理。
    总之,在职金所掌管的范围之类,玉石属主要矿产,不但数量大,而且相当重要。
    以上重点介绍了《周礼》关于国家机构当中六个专管玉器和玉石的职官及其职能概况。实际上按照《周礼》的规定,周玉朝拥有的涉玉机构多达二十多个,管玉官员及玉贾管徒人等已近千人,这是一支十分庞大的队伍。从人员的分布情况来分析:在横向方面,所有涉玉机构及人员遍布六卿之属(冬官有玉人,但不属职官),也就是说遍布当时玉朝政府的所有重大部门;在纵向方面,上自宫廷权力中心的用玉政令发布,下至矿山的勘查和开采,无一不是以政府的名义直接管理和开发。这支庞大的管玉系统所操持的主要任务,都属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都是直接为政治统治服务。这些官府在政府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个特殊现象。
    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周礼》一书本后人所撰,《周礼》中所说的这些职官是否真有其事?确实,如此庞大的机构实难一一考校。但是,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商周时代所生产和实际使用的玉器总量是相当惊人的。如此规璜之巨的玉器产出,从原料采集到琢磨加玉,还要进行产品形制的管理,还要严格执行政治礼仪的禁令,这一套工作量是相当惊人的,它所涉及的管理领域是可想而知的。“三礼玉论”所说的众多管理项目确实是生产实践所必需,即使没有这些机构的名称,但这些事总是需要有人去做的。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三礼玉论”中关于管玉机构的设定恐怕不是空穴来风。如若不然,古代国家对玉器的大量需求便失去了坚实的保障。
    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玉朝,当时的国家政权机构毕竟还远不如封建社会后期国家机器那样完备和周密,但管玉机构竟如此的齐备,职能分玉竟如此的细致(至少在理论上是如此)。这恐怕在世界文明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2)六器与六瑞
    六器是玉制的礼器,专用于礼拜神灵。六瑞是瑞信玉器,也属于礼器范畴,是朝廷命官的凭证。因《周礼》包含有当时的政治、思想、制度、礼仪等一整套社会政治理论和法规,是广义的礼,所以六器和六瑞都称为礼器。
   《周礼》曰:“以工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
   《周礼》亦曰:“以工作六瑞,以等邦国:玉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周制治政,其中心内容和措施是建立和依据六典:其一是治典,用来掌管天下、治理官府、统治万民;其二是教典,藉以安定天下,教化臣民,使其善良和顺从;其三是礼典,用来协和各国,统驭部属,使臣下和百姓敦睦相处;其四是政典,藉以平服天下,各安其位,使万民平均赋税,公平待遇;其五是刑典,藉以制止叛乱,诛罚犯罪,督察百姓;其六是事典,用以富强天下,使臣属和百姓建功立业,生息繁衍。而其统治术的核心,不外是神治和人治两大部分。所谓神治,即信奉神灵,借助于神异的力量来巩固和加强统治;所谓人治,即建立宝塔式自上而下的一整套的统治机构,实施有效的治理。神治方面的最高统治代表即为天地四方之神,此以六器代表之;人治方面的最高统治集团即为以天子为代表的公、侯、伯、子、男上层权贵,此以六瑞标志之。六典的政令举措和六器六瑞的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即承认天地人鬼均为建立国家政权之要素。周玉朝所有的政治理论和重大的政治活动都离不开关于六器六瑞的理论以及对它们的实际运用,所以,将六器六瑞的理论视为周代统治理论的纲领,应是不为过的。
    六器是专门用来祭祀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之神的。当时的人们由于受科学视野的局限,面对苍莽宇宙的强大威力,坚信世间万物均受制于神灵。而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灵则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遍布于天地四方。神灵的威严在人们的心目中发生着强烈的震撼作用,六器便是在当时的意识形态下创造出来的专门祭祀巴神灵的玉器。由于祭祀神灵是一件非常庄严的活动,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故在《周礼》中对六器造型的确定、玉材的选用及祭祀对象的安排都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玉璧必须用青蓝色的玉石琢成,于每年冬至曰祭祀天皇大帝,传说中每年此曰天皇大帝位居于北极。玉琮需用黄色玉石琢成,于每年夏至曰祭祀昆仑帝神。玉圭需用青色玉制成,于每年立春曰祭祀东方苍精之帝,当有太吴句芒受享。玉璋需用红包玉石琢成,于每年立夏曰祭祀南方赤精之帝,炎帝祝融受享。玉珠需用白色玉石琢成,于每年立秋曰祭祀西方白精之帝,即少昊受享。玉玻需用黑色玉石琢成,于每年立冬曰祭祀北方黑精之帝,须预受享。祭祀之物以玉器为主,另配以猪、牛、羊牺牲及货币布帛等物,并且要严格按照渚神不同的方位设置。
    六瑞是职官符信玉器,由天子按职级颁布发放,藉以表示朝廷命官和各方国诸侯的大小尊卑。这一切等级都是非常严格,万万误用不得的。
    六器与六瑞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政治用玉。根据《周礼》的理论,古人用它祭天地、享宗庙、昭礼乐、治军旅、和邦国、教庶民、节行止、崇道德。
    六器与六瑞的大量运用,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在所有的古代玉器当中,这是一批非常特殊的玉器。无论从工艺造型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它深刻的含义和特别的用途来看,都对后世文化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历史表明,当六器六瑞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放射光辉的时候,世界上尚有若干民族几不知玉为何物。中国玉器的功绩是其他任何手工艺品所难以企及的。研究六器与六瑞是研究“三礼玉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玉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①璧(援、环、玦)
    璧为六器与六瑞之首,是一种中心有孔的片状圆形玉器。璧有三种重要的含义:一是吴天上帝的象征,二是君主和政权的象征,三是吉兆和吉祥的象征。古人相信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以圆形的玉璧写意上天是不难理解的。至于象征君主和政权,则又是从两方面的意义引申下来。一方面国君是上天之子、政权是天意的代表,当能以天的形象来类比。另一方面,“辟”字本身即君主和法度的意思,复辟一词即恢复政权之意。以“辟”和“玉”合写为“璧”,代表天命、天子、天授玉权,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所以在周代的礼制当中,一切和上天、君主有关的礼节、仪式皆用璧来表示。《说文》段注曰:“璧,瑞以玉为信也。”就是说璧是瑞信玉器,是以专门的玉材制作的表示大吉大利的信物。
    璧的形制虽很简单,却有着严格的规定。《尔雅•释器》对璧的造型及规格做过明确地解释:“肉惜好谓之璧。”其中“肉”是指璧的边部,即整个玉器的实体,“好”是指璧中间的圆孔。“肉倍好”的意思是规定边玉的宽度必须是中间圆孔的两倍,如果比例不合,则不能代表天帝和君主。璧的基本造型来源于古代圆形的石斧,是原始人类砍杀的武器和斧劈的工具。石制工具在古代先民的求生活动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依据天圆地方的理论,创作出这样的造型,祭祀于天旅上帝,体现了原始朴素的社会意识。
    按照《尔雅》的解释,圆形有孔的玉器除了璧以外,尚有另外三种:一是援,二是环,三是块。《尔雅•释器》说:“好倍肉谓之援,肉好若谓之环。”援也有人称之大孔璧。按“好倍肉”的说法,援的形制要求中间圆孔的直径必须是边玉宽度的双倍。《说文》解释援的用途是古代侍臣作为导引天子行进升座的用具。天子升座也需要搀扶,但臣于若要接触到天子的手,则为大不敬,为避免两手相碰,就用一援相连。所以援的孔径要大大超过边玉的宽度。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侍臣和君主分别握住援的一边。臣在前引,君在后行,这倒是一个有趣的场景。
    环和玦又有另一番寓意。《尔雅》解释环的形制必须是边玉的宽度和中孔的直径相等。
    玦的造型是在环的基础上打开一个缺口,此即环而不周谓之玦是也。环和决都是信物,是用于传递或表达信息的玉器,环表示首肯,决表示拒绝。《广韵》曰:“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还,赐快则玦。”逐臣系指放逐的官员或犯罪服刑的臣下,赐之环,则表示通知他回来;赐之玦,则表示不准返回。《苟子》曰:“绝人以玦,反绝以环。”这个用法和前述相同。块的用途还有另一层意思,《白虎通》说过:“君子能决断,则佩玦。”古之君子佩戴玉玦作装饰,表示决心和意志,是能决断事物之人,这应是玉器人格化以后的一种反映。
    我们的祖先在用玉方面确实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一块小小的玉石,不但经过琢磨加玉成型,更赋予许多深刻的含义,并且在社会实践中加以演练和运行,把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渚多内容融合在一件具体的工艺实体之中,形成了深层次的玉文化内涵。
    ②琮
    琮是一件外方、内圆、中间空的立体状瑞玉,也是重要的礼玉之一,在六器中通常排列于第二位。琮也有三个方面的象征含义,其一是:琮和璧相对。琮代表地而璧代表天,琮适用于阴而璧适用于阳,故而琮常象征地神专以祭地。古人既相信天圆地方之说,则以琮之外方代表大地,和以璧圆类天同出一理。其二是:琮是“玉”和“宗”合写,象征着祖宗和宗庙,比附万物之宗聚也。其三是:琮是玉后和诸侯夫人的瑞玉,是母性的权柄。棕的内圆即象征女性。《周礼•冬官考工记》曰:“骆琮五寸,宗后以为权。”“驱”即“组”,是指组系玉琮的丝绳之类,将五寸玉琮用丝绳穿系起来,作为宗后的权力象征。《周礼》又曰:“线球八寸,诸侯以享夫人。”是指在玉琮上方专门有一块用以穿绳的凸起部位,亦称之为玉鼻。瑑琮和驱除是一个意思,这句话是说:诸侯将八寸玉琮用丝绳穿系起来,敬献给夫人享用。这个道理和用途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世间万物皆不能离其宗,用玉做成球,以之代表哺育人类的大地和母系先祖,符合当时的意识基础和用玉逻辑。琮成为古代祖先的崇拜对象,也属一大发明。
    关于琮的形制,古来说法颇多,然大同小异。“白虎通义”称之为:“圆中、牙身、方外。”这一说准确一些。《尔雅》对璧的形制比例作过说明,但对球就没有比例规定的说法。《周礼》对璧、琮尺寸的规定是专指围绕上帝和天子在重大活动中所使用的礼、瑞玉器,对其他礼仪场所使用的璧琮并无严格的尺寸规定。古来所见之琮,数量不能算少,有大有小、有胖有瘦,高者一尺多,径三、四寸;小者二、三寸,径数分。大小悬殊,规格随意。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解释说:“琮,瑞玉,大八寸,其状外八角而中圆也。地分八方,始于易八卦方位,琮有角取渚此……其实八角也好,八卦也罢,包括扉牙在内,这些都是凉的装饰手法。自古以来见过琮的纹饰多种多样,有乳丁、兽面、回纹,亦有镌刻古文字者等等,这些都不能作为琮的形制规定,真正作为玉琮形制的说法只有“圆中”和“方外”。

(本文由中国和田玉网编辑整理,欢迎分享转发。了解和田玉、购买和田玉,就上中国和田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