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玉质特点(二)

返回 分享

和田玉的玉质特点(二)

    2009-04-23

    世界上闪石玉原生矿床分布于中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加拿大玉石学家李明(S.F.Leaming),将原生矿床类型分为两类:变质岩型和蛇纹岩型。变质岩型又称为非蛇纹岩型,产于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中,为变质成因。蛇纹岩型产于蛇纹岩中,为交代因。我们以容矿岩石为分类基础,将原生矿床分为两类:镁质碳酸盐岩型和超镁铁岩型,前者又可分为中酸性侵入岩与镁质碳酸盐岩接触带型(和田玉型)和变质岩系中镁质碳酸盐岩型(龙溪玉型)。根据研究,和田玉矿并非李明(S.F.Learming)所说的变质成因,而是接触交代成因。

    和田玉原生矿床成矿在世界上闪石玉中具有典型意义。其成矿主要特征是:

    (1)分布于塔里木板块南缘的隆起带中,出露前寒武纪的变质岩系,并有多个时期的侵入岩体,断裂发育,矿床多分布在大断裂带附近,有成群分布的特点。
    (2)矿床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镁质碳酸盐岩的外接触带。
    (3)镁质碳酸盐岩,主要是白云石大理岩,产于元古界变质岩系中,多为透镜体,岩石中Mg()含量在20%左右,含铁量较低,含铁量从低到高分别形成白玉和青玉。
    (4)侵入岩有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大多为小岩体,呈脉状,尤其是顺层侵入的小岩脉成矿更有利,其时代为古生代。侵入岩的化学成分一般是SiO:、FeO较低,而A1:0,、MgO、K20、Na2()偏高。
    (5)成矿有关断裂是主断裂的分支断裂,通常是侵入体接触带、岩层层面、断裂剪切面的“三位一体”构造带是成矿最佳部位。
    (6)围岩蚀变有明显分带性,具有镁矽卡岩的特点,从内带到外带,依次为:帘石化和钾长石化中酸眭侵入岩带一透辉石带一透闪石带—镁橄榄石带~蛇纹石带一白云石大理岩带。矿体主要在透闪石带。
    (7)矿体规模不大,矿化带长几百米,最长上千米,宽几十米。在矿化带内有矿脉断续分布,一般长几米到几十米,宽几米。矿脉中可利用的矿体更小,长几米到十几米,宽不到一米。
    (8)玉石品种以青玉为主,白玉较少。在矿脉中,一般靠近侵入体一侧多为青玉,向外为青白玉、白玉。

   在新石器时代,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先民们已发现了和田玉,其具体年代尚有待研究。几千年来,和田玉在中华民族文化和玉文化的历史地位,古人已有定论。鉴于当前的情况,有必要追溯和田玉在几千年中一些重要事件。

    1.和田玉发现后,当地先民开拓了一条运输和田玉的路线,即“玉石之路”。这条“玉石之路”,近十多年来为我国学术界关注,得到较为普遍的承认。据杨伯达教授研究,“和田玉向中原输出的时间大约有5 000~6 000年之久。”“这一条玉石之路堪称我国和世界上最早一条沟通东西政治、文化及商贸的运输线,也是距离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陆路交通大动脉。”这条路为后来的丝绸之路打下了基础,这一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2.在中国众多玉石中,经过先民长期的使用和鉴别,认为和田玉是众多玉石中的佼佼者。因此,从夏代开始到周代,和田玉已成为宫廷玉器的主要玉材。从殷商妇好墓出土的大量玉器表明,我国在商代后期使用和田玉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3.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别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仁爱为中心,在传统文化中有重要作用。春秋时期,管子、孔子以和田玉的物理性质比附于道德,提出了“九德”、“十一德”之说,使玉的道德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为中国人民爱玉提供了精神支柱,造就了爱玉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值得提出的是,传统玉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仍有重要意义。

    4.秦始皇开始,中国实行皇帝制,一直到清代,皇宫的玉器多是和田玉制成。特别是象征皇权的玉玺,多用玉制作的,其中绝大多数是和田玉,如清代两百多年用的玉玺,现存故宫皇极殿的25方,其中除2方分别用的木和金外,其余都是用的玉石,其中绝大多数是和田玉。

    5.从汉代的《史记》开始,一直到清代编年正史,合称二十五史。在这些光辉历史文献中,记录了和田玉,这为其他玉石所难见。这一历史事实,已为历代所公认。正如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所说:“凡玉……贵用者尽出于阗”。药学家李时珍也说:“产玉之处亦多矣……独以于阗玉为贵”。本世纪初,我国地质学的创始者章鸿钊在《石雅》中指出:“中国自昔多以玉称,其产玉之地,略而弗详,求之载籍,又独钟于西方焉。首如尚书禹贡尔雅山海经《穆天子传》诸书,又及周秦以降史官之所录,与凡诸子百家方书野乘之所传连,虽芜杂不能备举……古所谓产玉之奥区者,从中国言,皆西域而已。”

    6.中国玉器玉材,品种甚多,群芳争艳。然而,正如杨伯达教授所说“商、西周时期,我国玉器由原始社会的彩石玉器时代进入了以和田玉为主体的时期”。中国玉器在世界上被称为独树一帜的“东方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国粹。和田玉在中国玉器玉材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和田玉,中国就没有如此光辉灿烂的中国玉器,也没有如此光辉灿烂的中国玉文化。

    7.和田玉是古代新疆与内地各民族沟通的媒介。远古时期,有新疆地区西王母向黄帝、尧、舜献玉瑭、玉环、玉块的传说,有周穆王与西王母欢会于瑶池之上,在昆仑攻玉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已为新疆进献之宝,“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非王有己。”(《史记.赵世家》)以后各代所用之玉,均为当时新疆进献。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中说:“勃律天西采玉河,坚昆碧盎最来多。旧随汉使千堆宝,少答朝廷万匹罗。”也如元代维吾尔诗人马祖常所说:“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瑰丽的和田玉,架起了各民族友谊的桥梁,是各民族友谊和团结的见证。中国自古以来有“化干戈为玉帛”之说,表明玉也是和平的象征。
 
    8.随着近代地质学的兴起,和田玉也为国际地质界所重视。19世纪后期,中国玉器开始大规模流到国外,1863年,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A damoar),对我国和田玉玉器和翡翠玉器的玉材进行了矿物学研究后,提出了玉分为两类,即“Nephrite”和“Jadeite”,前者指和田玉,后者指翡翠,以后这个分类在全世界流行,传到东方后,称译为“软玉’’和“硬玉”。这一玉的分类法,值得讨论和研究,但从另一角度言,表明了国际地质界对和田玉和翡翠的重视,公认这是世界上众多玉石中的“精华”。现今国外出版的一些宝玉石著作中,对中国和田玉予以高度评价。20世纪80年代,由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玉石学家组成的国际玉石代表团访问新疆,他们称新疆和田是世界的玉乡。英国李约瑟教授以研究中国科技史而闻名世界,他说:“新疆的和田(于田)和叶尔羌地方山中和水中是两千年来主要的或许是惟一的产玉中心。”在国际古玉市场,以和田玉为原料的古玉器备受青睐。

    9.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玉器的原料是百花争艳,除从国外进口的翡翠外,国产玉石一般以和田玉特别是羊脂玉为高档玉石,价值高,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价格涨幅之大,在国内玉石中是少有的。
 

 

(本文由中国和田玉网编辑整理,欢迎分享转发。了解和田玉、购买和田玉,就上中国和田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