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3 10:29:23
在众多精美的玉雕作品中,炉瓶器皿被公认为王者、重器,是玉雕品类中一个非常重要又不可或缺的大项。而在炉瓶器皿类的制作工艺中,薄胎技艺又是公认的最高深的技艺之一。
薄胎工艺讲究轻巧、秀丽,成器胎壁需薄如蝉翼、轻若鸿毛、亮似琉璃,方可称为精品,素有“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之说。
我国的薄胎玉器早在唐代时就已出现。但因制作难度大,易毁损的缘故,留存数量极少。到了清代乾隆时期,薄胎器皿才开始风行一时,技艺也愈发成熟。因吸收、糅合了西部番作“痕玉”(即痕都斯坦玉)的特点,薄胎工艺又被称为痕都斯坦工艺。
乾隆皇帝非常欣赏薄胎器皿,曾写诗赞誉薄胎器皿是:“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由此也可看出这种器皿的制作难度之大。
由于薄胎器皿的制作非常精细,所以选材时一定要选用质地致密坚韧、无绺裂的玉材。然而薄胎器皿的选材又有别于其他品种的玉器,薄胎器皿所用的材料不一定越白越好,实践证明,白玉做薄后,产品往往失于苍白、单薄,反而是青白玉与青玉制作出的薄胎玉器,一者色泽素雅、清丽秀逸;一者韵致内敛、古朴隽永,倍显端庄、高雅之气。
“薄胎玉器”追求的是一种简单、端秀之美,外形不必奇异、乖张,简约、稳重就好。经过精心琢磨,整器盖、耳、足、体,一色通透,从内壁便可清晰看见外壁浮雕的花纹,别有一番通透之美。
薄胎器皿上花纹的设计也是另一个重要方面,通常以柔美的花草、规整的边饰为主;少用或尽量不用层次较多的图案,因为这类图案需要强调立体感,雕刻中不免造成厚薄不均,使胎体出现颜色的差异,反而影响作品整体的艺术表现力。
总而言之,“薄胎器皿”的制作需要深厚的基本功,无论是出胚、整形、雕花、掏膛,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细致、谨慎,一丝一毫的差错都会造成无可挽回的结果。
也正因此,薄胎的雕刻往往比其他玉器要高,技术性强,难度也更大,制作者必须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及强大的心理素质,即使肉眼看不见,全凭感觉亦能操作。近年来,玉料的价格昂贵,更为薄胎器皿制作增加了难度,让其制作过程充满了悬念、激情与刺激。
“薄胎工艺”是中国玉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也必将迎来属于它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