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7
一整套的玉扳指在拍卖场上出现得并不多。一套以4736万港元在2007年香港春拍中成交的玉扳指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鉴于这套扳指的重要性,加之目前人们对扳指这类物品尤其是宫廷御用扳指的了解甚少,故在这里对扳指的相关知识做一简要介绍,以冀对认识这套乾隆御用玉扳指能够有所帮助。
七枚御用扳指实属难得
在香港苏富比拍卖的七枚乾隆时期的玉扳指中有白玉扳指二件、碧玉扳指二件、汉玉扳指一件、青玉扳指一件、赤皮青玉扳指一件,其中碧玉、汉玉、青玉四件扳指上都刻有乾隆帝的御制诗。有专家称,两件碧玉扳指上所刻御制诗同为收录于《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中的“绿玉”诗;汉玉扳指上所刻为收录于《高宗御制诗四集》卷十五中的“古玉”诗;青玉扳指上所刻为收录于《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九中的“信天主人自箴”诗。两件白玉扳指中一件为阴刻勾云纹饰,另一件则为刻御制诗画意扳指。
此外,这套御用玉扳指的包装也非常值得关注。据悉,其外套为一剔红海鱼图圆漆盒,由盖和底两部分合成,盒盖外及底外墙朱漆雕落花流水纹,盖上三条鱼戏于滚滚波涛之中,刻画生动。盒内御制“咏玉”诗,底外正中刀刻填金楷书“乾隆年制”款。专家认为,此盒雕工精细纯熟,波纹如丝,一刀剔下,不见败痕,表现出乾隆时期雕漆工艺的一种崭新风貌,一方面是受晚明嘉靖、万历雕漆风格之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乾隆时期造办处“牙作”中的南方刻竹名匠参与雕漆制作,从而把南方刻竹那种奇峭清新、精致细密的风格带到雕漆中来有关。
由于清代扳指数量较多,单是由清宫造办处组织苏州、扬州制作的小件扳指也有不少,因此就单个扳指来讲价值并不一定很高,但是如果出自宫廷、加之其上有图案、题诗或者御用字样的则较为珍贵,特别是如果能够成套,并且能够确定成套扳指为原装扳指,成套数量颇众者,由于其组合方式在社会上流传很少,所以其价值必定有所上扬。
各朝扳指“长相”不同
玉扳指又叫玉谍(音同射),本意是拉弓射箭时扣弦用的一种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后来引申为能够决断事务,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征。
据介绍,故宫现存包括玉质、木质、金质等各个种类的扳指多达几百个,单是玉扳指就有上百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就发现有扳指的存在了,最初可能有皮质等一些较软材料制成的扳指,好一点的才会使用材质更为坚硬的。
随着年代的变更以及逐渐演化,扳指的材料和形制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玉扳指还有拉弓护指的功能,不仅较后来的扳指更长,而且其上有槽痕;到了战国就开始变短;汉代的扳指出现玉片形状,类似于玉佩,带有用来拉弦的小钩,但这个时候的扳指已经不能承受拉弓那么大的力量了;宋代出现了一些仿汉代的扳指,其样式更是多种多样,有片状的,也有矮筒状的;时至清代,扳指呈圆筒状,一端边缘往里凹,一端边沿向前凸,因为其材质更加圆润、光滑,所以更加难以用来射箭,而成为一种装饰、身份以及流行趋势的象征。
乾隆与扳指的不解之缘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幅《乾隆大阅图》,画中的乾隆头戴帅盔,身挂铠甲,配弓戴箭,神态庄重,英姿焕发,描绘了乾隆即位后第四年,也就是1739年,在京郊南苑举行阅兵仪式的情景。如果仔细观看,乾隆右手拇指上佩带一只白玉扳指。还有一幅《情殷鉴古图》,画中的道光皇帝身穿便服,左手持书,右手拇指佩带一只半红半白的玉扳指,端坐在石凳上若有所思,好像沉浸在对书的回味之中。
在清朝的多位皇帝中,不少皇帝都表现出了对于扳指的喜爱,特别是乾隆与扳指可以说结下了不解之缘,据了解单是乾隆皇帝为诸多玉扳指写过的御制诗就不下50首。
但是对于坊间流传的宫廷御用扳指以翡翠质地为最佳的说法,从故宫现存扳指来看,首先翡翠质地的扳指数量少,大量精美的扳指取材于各种玉石,并且其上有乾隆、嘉庆等御用字样的扳指也基本上都是玉质的,却没有一件是翡翠的,部分珍贵玉扳指还会配套有紫檀盒或者丝织布套等来保护,说明是当时皇帝用来收藏而并非实用的。从诸多因素来看,乾隆当时应当对玉扳指更为偏爱。
从乾隆《御制诗文集》中我们不难看出乾隆帝对于扳指的极大兴趣和热衷。话说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仲春清明前后,乾隆帝得到了一枚玉扳指,做工精巧之极,乾隆喜爱之余并写下了《玉》的诗作,诗中对于玉扳指的评价是“恰似琼琚”、“德美信堪师”,而这就成为乾隆帝的第一首咏扳指诗,后被收录于他的《御制诗二集》卷三十二中。从此以后,扳指进入了乾隆帝宏阔的视野之中,在直到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的四十五年间,乾隆皇帝为诸多玉扳指写过不下五十首诗作。
专家分析认为乾隆对玉扳指投入极大热情大致是出于维护和保持满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需要,同时受中国传统的“君子比德于玉”观念的影响,反映出乾隆对于玉的喜好和偏爱,可以这样说,乾隆御用玉扳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乾隆帝自己的意愿,是乾隆帝与宫内工匠共同合作完成的作品。
2015年玉雕市场新常态:调整优化
2015年,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玉雕产业也缓下了发展的速度,进入了理智调整阶段。纵观玉雕行业几年来的走势,现下确实需要冷静以待,尤其要对多年来的虚高价位进行积极调整,让价格理性回归到真实的价位,进一步优化玉雕产业结构,保证市场稳步发展。
当雕塑碰上了玉石
雕塑与玉雕之间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雕塑艺术和玉雕创作是相互融合的。
2017 | 再谈什么是玉
玉,是中国人的一种精英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些名士们特别喜欢用玉来形容人的风貌。比如嵇康就被称作玉山。那么为什么魏晋名士那么看重玉,或者玉的品质是什么?
玉器在古代冠服礼俗中扮重要角色
台湾学者林淑心女士在中国玉文化玉学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玉器在中国古代冠服礼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内涵。 “中华悠久而古老的文明史,可以从远古的玉石文化展开。”林淑心说,当阶级...
“玉”树临风数千年
红楼梦与玉 曹雪芹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女娲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单剩一块,弃在青埂峰下,自经锻炼,受天地之精华,得雨露之滋养,灵性已通,投胎转世,坠入红尘,衔玉而生......这部小说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