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9
中国古代的礼节大至天地君臣的祭祀朝拜,小至人的行走坐卧都有明确的规定,而这些明确的礼仪每一项又都有着自己明确的载体,这些载体或是服饰器物,或是动作行止。
玉正是《礼记》中的服饰器物之一。对于君子来说,一方面她是要求——应该如何用玉,另一方面她又是体现——实际怎么用了玉,正是她,在很多方面塑造了具有美德的君子的形象和威仪。
在人与人的交际之中,“堂上不趋”,“持玉”亦“不趋”(即端着玉器,不能快走,跨步动作要做到稳健协调),而“受珠玉者以掬”则是说受珠或者玉,应当身体前倾,作鞠躬之状,两手平举至头部以上而共承之。这两者说的是持玉行走和受玉的礼节,这两个礼节正是一个具有君子德行的人在进行与玉有关的上述活动时所应该有的风度行止——因为只有君子在持玉受玉的时候才需要这样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至于庶人恐怕也没有这些要求吧。
《曲礼下》中说“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说的是拿的是璧琮之类垫着束帛的玉器,袒衣相授受;拿的是圭璋之类没有垫的玉器,则披外衣相授受。尽管我们今天已经不太明白这两种接受方式有什么样的含义和区别,但是它们是作为君子在行使相关的行为时必须遵守的礼仪这一点则是毋庸置疑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也正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们有了礼节的概念,不同的人因礼节的相通而产生认同,并最终在精神的层面上形成了一定的群体和等级,从而将他们自己与其他社会群体区别开来。
对于祭祀宗庙的用玉,《礼记》也有明确的说明和规定,就名称来说,它已经从世俗中的玉变为了“嘉玉”。顾名思义,“嘉玉”就是好玉,祭祀祖先,当然要用好玉了!
《月令》中,更是对天子四时用玉做了详细的规定,孟春之月“服仓玉”;孟夏之月,“服赤玉”;孟秋之月,“服白玉”;孟冬之月,则“服玄玉”。这些讲究都是根据古人对天时和星宿的理解来制定的,在古人看来,这样做无疑能够取悦于上天,从而得到它的赐福。
当然,这些都是古代玉文化的内容,就我们今天的中国现代玉文化来说,很多的古代礼仪——特别是用玉礼仪,早已因其繁琐和其封建社会迷信思想的定位而被淘汰。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适当的礼节是永远不可缺少的。现代玉文化提倡更高层次的和谐——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和谐,还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内心的和谐,这些和谐的实现,都离不开适当的礼仪,离不开以这些礼仪为人生行为准则的可以称作“君子”的人们。
其实我们今天提倡的和谐,仍然离不开古之君子遵守的礼仪和他们做人的道德追求。人与人的和谐,离不开浸泡在古之礼仪中的古人的那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之心;人与自然的和谐,离不开浸泡在古之礼仪中的古人的那颗“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敬畏之心;人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浸泡在古之礼仪中的古人的那颗“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悲悯之心;而人的内心的和谐,也离不开浸泡在古之礼仪中的古人的那颗“不怨天,不尤人”的豁达之心。
一个胸中充满博爱、心中常怀敬畏;对人长存悲悯、对己永保豁达的人,自然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现代“君子”了!
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图片及说明
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共有8件,分别为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糖玉、碧玉、墨玉。
有关和田玉子料的产出与皮色
说到和田玉,必提子料,那么说到子料,就难免要说起皮色。应该来说,子料的皮色绝非万能,但有了皮色,却绝对是锦上添花的。
玩玉千万别忽略了这点
当我们拿到一件精美的玉雕作品时,本能的首先会关注形态,颜色、玉质、雕工以及所附加的文化内涵,然而,我们往往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光对作品的影响!
和田玉质地详解
质地是和田玉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由结构、裂绺、光泽、透明度、纯净度等因此构成。质地的好坏是评价和田玉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质地细腻、温润是和田玉必须举杯的基本条件,也是区分玉与石的主要依据。和田玉的质地在玉石行业中习惯先以坑、形、皮、性来判断,坑、形、皮、性虽然是感官经验,但它反映了人们对玉认识的深化。
清代玉器发展得益于爱玉皇帝乾隆
清乾隆皇帝在位六十余年,期间更是创造了新的光辉,“乾隆工”也成为这一时期精美玉器的代名词。“乾隆工”鲜明的时代特征,使玉雕的形式美有了新的拓展和提升,大型玉山子、仿古器皿、痕都斯坦薄胎、题字落款以及各种新题材、新器形和新材质均有涌现,形成繁花盛开的大好局面,是历代三个亮点中最为辉煌的,这与爱玉皇帝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