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茂贵 2010-02-02
痕都斯坦玉器在清朝的宫廷中是非常名贵而特别的一种,用精美绝伦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痕都斯坦本为清代对北印度的称谓,而痕都斯坦玉器则泛称宫中所藏中亚等地区的玉器。有一种说法,“痕都斯坦”这个地名是乾隆亲自核定的。
由于乾隆皇帝非常爱玉,因此朝廷为制玉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君王。乾隆本人不仅收藏玉器,而且亲自参与鉴别,对于得到的珍贵之器,每每要题诗赞咏。根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亲自过问玉作的技术力量的选配,在他的直接倡导下,宫廷内许多画家为玉作进行图稿设计,使玉雕的艺术表现力得到高度的发展。正因为如此,乾隆时代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雕作品,而且有些还借鉴了痕都斯坦玉的雕琢方法,使得玉器形制表现更加艺术化。
痕都斯坦玉器其实就是回教玉器或伊斯兰玉器。痕都斯坦这一地名便是由乾隆帝亲自考订,清代痕都斯坦位于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西部,其玉材多为南疆的和田玉、叶尔羌角闪石玉。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纯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尤多选用白玉或青白玉,透明晶莹。这与中国传统玉器的留玉皮或杂色玉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地人相信玉做的食具可以避毒,故一般多为实用的碗、杯、洗、盘、壶等饮食器皿,不见中国玉器中常见的礼玉和佩玉。这些玉器的装饰很有当地文化特点,有些在器壁上镶嵌金、银细丝及红、绿、黄、蓝等各色宝石或玻璃;花纹装饰多为植物花叶,以莨苕、西番莲和铁线莲为主;用异色宝石嵌现动物眼睛等。除了这些装饰手法,还采用水磨技术,胎体透薄,有“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之说。
清乾隆时,内务府设立了专门仿制痕都斯坦玉的作坊,苏州的专诸坊也有仿制。这些“西番作”玉器并没有亦步亦趋地复制痕都斯坦玉,而是吸取其造型别致、花纹流畅、胎体透薄的优点,结合中国工艺的传统方法,创造出带有西番风格的玉器。这些中西结合的玉器直接影响了中国玉器的制作风格,近现代玉器炉瓶大多造型是中式的,而装饰纹样是西式的,犹如中西结合的民国家具,正说明了痕都斯坦玉的影响力。
痕都斯坦玉器造型庄重圆润,极具几何对称和谐之美。其制作工艺采用水磨技术,通体玲珑薄透,鬼斧神工,从内壁可以看到外壁浮雕的花纹。在装饰手法上,痕都斯坦玉器采用浮雕、立雕、镂空雕等复杂的组合工艺。表面处理又普遍采用剔地阳文的方法,即雕刻时先琢平底子,再浅浮雕纹饰。浮雕的纹样磨去琢痕,形成凹凸的视觉反差,增强其艺术表现效果。
目前我们所见清宫所藏痕都斯坦旧玉有两种,一种为当年输入,另一种系宫内工匠仿制,称“西番作”。不过,仿制品多刻年款。从乾隆三十三年到嘉庆二十二年(1768—1817)的近五十年间,各地向朝廷进贡了至少800件痕都斯坦玉器。同时,清廷的驻外大臣也购买了一些玉器进献给乾隆帝。痕都斯坦风格玉器因耗料且使用上容易毁损,因此乾隆晚期下旨停止制作。
过去,清宫收藏的痕都斯坦玉器中最为精美者,均集中收藏于紫禁城乾清宫暖阁和圆明园殿座之中。由于乾清宫于乾隆帝归政前被一场大火烧得精光,乾隆帝用近六十年的时间收藏下来的古玩和当时的艺术精品很大一部分被焚毁,之后又从各殿座集中了一批精品,仍存放于重建后的乾清宫暖阁内。而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其中的痕都斯坦玉器自然也难幸免。新中国成立之前,故宫博物院原藏的痕都斯坦玉器同其他一些古典艺术品被运至台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目前只有少量痕都斯坦玉器存于博物院(馆)或私人藏家手里。因此,精美的痕都斯坦玉器在市场上是很难见到的。
在通常情况下,选择痕都斯坦玉器,主要是从玉料、造型和纹饰上来看。从玉料上说,所使用的暗灰色的玉料和近似中国碧玉的玉料,是其自己独有的玉种。碧玉的特点是均匀,花纹也要浅一些。而所使用的白玉,为新疆上好的白玉玉料。从造型上看,痕都斯坦玉器,主要是以橄榄式碗和杯子为主要造型。而这在中国制玉传统中,这种造型是很少见的。再从它的纹饰上来讲,痕都斯坦玉器多采用植物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因为受当地的气候和自然条件,以及风俗习惯的影响,所体现在器物上纹饰多为西番莲图案和绍良花图案。这些也是当地特有的植物品种。
清代玉器发展得益于爱玉皇帝乾隆
清乾隆皇帝在位六十余年,期间更是创造了新的光辉,“乾隆工”也成为这一时期精美玉器的代名词。“乾隆工”鲜明的时代特征,使玉雕的形式美有了新的拓展和提升,大型玉山子、仿古器皿、痕都斯坦薄胎、题字落款以及各种新题材、新器形和新材质均有涌现,形成繁花盛开的大好局面,是历代三个亮点中最为辉煌的,这与爱玉皇帝密切相关。
玩和田玉,你知道油糯性吗?
行内有句话叫:翡翠看种,和田玉挑润。这里所谓的润,说的就是和田玉的油糯性。事实上,油糯性正是和田玉所独有的特性。
玉璧——象征地位的礼器
在战国时期玉璧已被奉为珍宝,作为佩玉或抵押品、赏赐品、镶嵌品、礼仪品及馈赠品。龙纹、鸟纹、凤鸟纹、蒲璧见之于汉代,璧的表面用同心圆绳纹分为两区,多达三区。外区饰龙纹或凤鸟纹,内区饰蒲纹,三区内饰兽面纹。
和田玉简介
和田玉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和田玉琢制的中国玉器被誉为"东方艺术",为珍品收藏。在宝玉石界把和田玉作为世界软玉之首,它优良的质地,典型的成矿地质条件,优美的工艺,都具有世界性意义。 ...
和田美玉
新疆玉石是我国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新疆和田玉最负盛名。《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说。昆冈玉就是指的和田玉。《新疆图志》载,和田玉有“绀”(红青)、黄、青、碧、玄(黑)、白数色”。和田白玉名闻中外,西汉文学家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曾誉其为“白玉之精”。历代进贡皇帝的新疆玉石,多取自这种和田白玉之最上品。由于这种白玉质地细腻,纯洁浑白,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