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有儒玉府 2017-04-13
在战国时期玉璧已被奉为珍宝,作为佩玉或抵押品、赏赐品、镶嵌品、礼仪品及馈赠品。龙纹、鸟纹、凤鸟纹、蒲璧见之于汉代,璧的表面用同心圆绳纹分为两区,多达三区。外区饰龙纹或凤鸟纹,内区饰蒲纹,三区内饰兽面纹。这种汉代璧一般用水玉制成,分厚薄两种,直径一般较大,大的有超过40厘米,但厚的并不多见。
在古代,玉器作为礼器是一种地位的象征,玉扳指、玉璧、玉佩、平安扣等都是古玉配饰中常见的样式。
玉璧是一种圆板形、片状、中部有孔的玉器,在古代,璧是一种重要玉器,使用年代之长、品种之多是其他玉器不能相比的。璧有以下几种用途:一为礼器,二为佩玉,三为礼仪馈赠品,四为葬玉。玉璧的纹饰随着时代不同而有变化。商代璧多饰弦纹。春秋战国至汉代,玉璧为云纹、谷纹、蒲纹,间或有螭纹。唐、宋、元以后出现了凹雕螭纹、乳丁纹、兽面纹、花鸟纹装饰的玉璧。
玉璧中应引起重视的是素璧、谷纹璧、蒲纹璧。素璧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最引人注目的有三个出土地。一是良渚文化遗址;二是广汉地区早期文化遗址;三是齐家文化遗址。商代也有素璧,素璧在当时主要用于礼器。
谷璧、蒲璧使用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明清出现了一面以谷纹或蒲纹、云雷纹、席地纹装饰,一面饰花、鸟、鱼、虫、龙、凤、八卦、吉祥物等图案。《周礼》有“子执古璧”、“男执蒲璧”的记载。谷璧上镌刻有成排的密集小乳丁,乳丁上雕成漩涡状如同谷牙,取其谷可养生之意。蒲璧指带有极浅的六角形格子纹的璧,取蒲能织席可以安人之意。这两种璧多是战国和汉代的,一般为几厘米到十几厘米,超过二十厘米的不多见,从存世或出土的实物看,宝光四溢,做工极精良。
在战国时期这类玉璧已被奉为珍宝,作为佩玉或抵押品、赏赐品、镶嵌品、礼仪品及馈赠品。龙纹、鸟纹、凤鸟纹、蒲璧见之于汉代,璧的表面用同心圆绳纹分为两区,多达三区。外区饰龙纹或凤鸟纹,内区饰蒲纹,三区内饰兽面纹。这种汉代璧一般用水玉制成,分厚薄两种,直径一般较大,大的有超过40厘米,但厚的并不多见。
龙纹的蒲璧很为奇特,以阴刻线组成,正面刻画龙头。鼻眼很大,鼻下雕粗阴线较宽但很浅,一般无嘴,其他部位用细线雕刻。龙为双身,如飘带伸向两侧,刻纹与龙身缠绕,代表爪或翅。玉璧的运用历史久远,跨度数千年之久,文化内涵极深。
和田玉不只是和田的玉
在我国制定珠宝玉石的国家标准时,对部分已普遍被国际珠宝界接受并成为某些宝石的特指名称给予了采纳。如和田玉,其矿物名称为软玉,其由产地演变而来的玉石名称已不再具有产地的含义,产于我国新疆、青海以及俄罗斯、韩国等地的软玉都被称为和田玉,俗称为新疆料、青海料、俄料和韩料等。
水墨古韵之美——墨玉青花
青花是和田玉中较为常见的品种之一,其特点就是黑白相间。一般而言,青花玉的玉质相当细腻,脂感很好,入手也很温润。由于青花是白玉或青玉被石墨沁入形成,所以很多青花都呈现一种不黑不白的灰色。又因沁入玉中的...
吟唱着中国风的仿古玉雕
玉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延续时间最悠久的一种,各个朝代的玉器反映出当时的人文思想、艺术风格,玉的器型纹饰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玉雕的中国风即是常说的仿古。
玉手镯的起源之谜
玉石中最受古人喜爱的就属玉手镯了,在现下也是万千美女的喜爱,玉手镯是所有玉器中最耗费原材料的一种,虽然看起来并不大,而且是中空的,但它要求整个玉料不能有明显的绺裂和瑕疵,制作手镯剩余的尾料往往都可以制成很漂亮的饰品,行内称这些尾料为“手镯心”。
关于和田玉的十大谣言(上)
在玉石行业有很多关于和田玉的耳熟能详的说法,比如说“籽料就是新疆产的”“青花只有籽料”这种说法,在口口相传之下被人们广为流传,但是这些说法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今天小编根据玉友们的见闻整理出了关于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