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8
战国至汉代的谷纹是什么样的?
谷纹又称谷粒纹,是以剔地浅浮雕的方法,在玉器表面雕琢出许多突起的弧形圆点,这些圆粒排列有序,经抛光后闪闪发亮,十分悦目。《周礼》中曾有“谷圭”和“谷璧”的记载,自宋代以来,一些古玉家将谷纹理解成谷穗的形象,而且还牵强附会地在圭和璧上刻划出谷穗纹饰。实际上,在战国至汉代时期,玉器上根本不会出现这种写实性图案,谷纹的名称是由于它浅浮雕的半圆形凸起似谷粒而得来的。谷纹是战国时期最流行的纹饰之一,由于谷纹制作难度较大,所以它装饰的玉器往往比较精致,观赏价值很高。由谷粒派生出来的纹饰中,有一种称为“蝌蚪纹”,就是在谷粒边缘上琢出一道弧线,形似蝌蚪的尾巴,所以称“蝌蚪纹”。所琢刻的“尾巴”,方向并不固定,似乎是玉工随意雕刻出来的,但装饰效果较好,它常饰于玉龙上,增强了龙的动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
古玉上常有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古玉上常有的红色粉末是朱砂,呈弱酸性。唐代以前的墓里常在棺内撒放许多朱砂用来防腐,由于玉器一般放置于墓主身上,所以很多玉器表面带有红色的朱砂痕迹。值得一提的是,朱砂一般不入沁,也就是不会侵蚀到玉质内部,所以玉器表面的朱砂可容易地刷掉。 此主题相关图片
如何从谷纹上判断汉代玉璧的真伪? 战国、汉代玉器表面的“玻璃光”是如何形成的? 良渚文化玉器的细密纹饰是如何刻划的? 商代鸟形玉器的含义是什么?
谷纹是汉代玉璧上常见的纹饰。一般这种纹饰为浅浮雕状,手摸有明显的突起、圆滑之感,排列整齐不乱,即使近玉璧边缘处也以阴线出半个圆表示谷纹,以示整齐;每个谷纹尾部收刀干净,无晦涩生硬之感。
据实验的结果,战国、汉代玉器表面的“玻璃光”是在高速抛光时加入赤铁矿粉形成的。“玻璃光”表面十分致密,不易受侵蚀,如徐州许多汉墓出土带有“玻璃光”的玉器,光可鉴人,如同刚制作的一般。
良渚文化玉器纹饰以其精美细致工整而闻名中外,其玉器纹饰线条有的细如发丝,宽仅1-2丝米,组成的个体仅比黄豆稍大。刻出的鸟眼睛,有的小如圆珠笔的滚珠,鬼斧神工,令人称绝。这些纹饰即使使用铜、铁一类金属刀具也很难刻动,因为青铜和铁的硬度都小于玉。以前有人推测可能是用鲨鱼牙或用火烤玉器表面以降低雕刻硬度等方法,但都缺乏实据。最近江苏句容丁沙地良渚文化遗址出土阴线雕刻工具261件,质料为燧石、黑曜石、石英、水晶等,器身较小,长宽都在3厘米以内。器表有多次打击修理的痕迹,大多有锋利的尖部或弧状的刃部,可对玉料表面进行浅阴直线或曲线的刻划。当然,这种硬碰硬的雕刻是十分费力耗时的,需要有娴熟的技艺和持久的耐力,甚至需要有相当精密的规矩角尺等原始仪器和工具。
商代鸟形玉雕的数量不但很多,而且种类相当繁杂,有展翅飞翔的鹰、曲颈而思的鹅、短尾矫健的燕等等,这可能与商代先民的宗教思想有关。商是兴起于黄河中游的一个古老的原始部落,传说商的祖先名叫契,契的母亲简狄是另一支部落有娀氏之女,吞食了玄鸟蛋后怀孕,生下了契。《诗经•商颂•玄鸟》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就是传颂这个故事的。这个故事反映了商族把“玄鸟”当作自己氏族崇拜的生灵,商代先民塑造出了许多鸟类动物形象来表达对它们的崇敬之情,这也是鸟类玉雕大量出现的原因。
你知道和田玉的名称由来吗?
你喜欢和田玉,但你知道和田玉的名称由来吗?
玉友说玉——带你到和田买玉游记(上)
【编辑注】“玉友说玉”系列文章,来自于网络上玉友对和田玉的观点和看法,供大家分享和借鉴。文章观点不代表中国和田玉网观点。如果你有独到的观点和看法,欢迎给我们投稿(qq:65668908)本文转自猫网...
玉卖一张皮——也说和田玉的皮
说到和田玉,就总绕不开子料去,而说到子料,又总不免要提到子料的皮色。很多玉友都有着共同的观点,那就是玉上有皮,身价百倍。
唐宋时期玉器做工更讲究
中国人自古就崇尚玉文化。到了唐宋时期,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玉器有了新的特点和变化。唐宋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非常繁荣的时期,特别 是在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设计到成品——和田玉加工流程,你知多少?
为满足大家的需求,玉界臻品特与几位合作玉雕师协商,拿到了几件作品的设计定稿图与初步加工图,以期让大家对和田玉的创作过程有一个初步却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