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镶玉”由来的简单介绍

返回 分享

对“金镶玉”由来的简单介绍

    2010-07-23

      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后,挂在夺冠运动员胸前的奖牌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目光,以“金镶玉”为特色的北京奥运会奖牌成了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因为“金镶玉”奥运奖牌的亮相,使得“金镶玉”式的珠宝玉器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和喜爱,所以“金镶玉”式的珠宝玉器必将成为翡翠玉石饰品的流行商品。


    “金镶玉” 又称镀金锡镶工艺,即在玉石、陶瓷、紫砂、琉璃等工艺品表面镶锡包金的工艺称谓。“金镶玉”在琢玉工艺上的学名叫做“金银错嵌宝石玉器”,它的历史与和氏璧颇有渊源。传说王莽篡位后,胁迫皇太后交出玉玺,皇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摔在地上,崩掉一角。后来王莽命能工巧匠进行整修,用黄金镶上了缺角,被称为“金镶玉玺”,“金镶玉”便由此得名。“金镶玉”的工艺就在一个“镶”字上,要靠连续不断的敲击,把金丝或金片镶嵌到图案中。


    金镶玉的手法最初见于清代乾隆年间,由乾隆宠爱的香妃带到中原,清末渐渐失传。当时由外国进贡的玉器中,一些俱有伊斯兰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其中就有几件金镶玉。看着这些莹薄如纸,嵌有金银丝和各色宝石、玻璃的器皿,乾隆皇帝爱不释手,当即做出了一项决定:金镶玉只为宫中所有,不予外传,并命内务府造办处仿制。宫中的玉师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结合乾隆工的宫廷技艺,终于创造出了象征皇家的金镶玉玉器。乾隆还写了很多诗赞美其精致的做工。


    清代末期,皇族没落,大批的宫廷技艺就在这个时期失传了,乾隆工金镶玉便是其中之一;20世纪40年代,玉器界“四怪”之一的潘秉衡大师曾经恢复了金镶玉的制作方法,但是,潘秉衡不愿把手艺外传,1978年前后,金镶玉的制作再次失传。目前有琢玉大师花费3年时间,终于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件金镶玉器物。一串 108颗镂空金镶玉佛珠估价为1600万。


    几经风雨,沉寂数百年的金镶玉。在2003年再现世间。这种具有“乾隆工”技艺的玉器珍品,不仅再现了宫廷艺术,而且其工艺水平已经比几百年前有了巨大的提高。金镶玉首次脱离了器皿运用在了工艺水平要求更高的首饰上。这些金镶玉首饰正是数百年前的皇帝梦寐以求的工艺精品。


    在这次2008北京奥运奖牌使用的“金镶玉”技术,在这几年来的玉器首饰加工中是比较常见的,只是在细节上略有不同。而目前市场上比较多见的“金镶玉”产品,其中的“金”多为 18K黄金或铂金。金玉相嵌,寓意为“金玉满堂”,象征着财富和才学,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由于技术原因,现在市场上主要的“金镶玉”产品是以玉为主,价格决定因素在于玉本身的质地。

(本文由中国和田玉网编辑整理,欢迎分享转发。了解和田玉、购买和田玉,就上中国和田玉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