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友说玉——和田玉玩的是“皮”还是“润”

返回 分享

玉友说玉——和田玉玩的是“皮”还是“润”

  作者:孔伟   2010-07-31

  【编辑注】“玉友说玉”系列文章,来自于网络上玉友对和田玉的观点和看法,供大家分享和借鉴。文章观点不代表中国和田玉网观点。

  走温润的路,让别人“皮”去吧——作者:孔伟

  一位熟识的长期以来以翡翠玩赏、投资为主的藏家,去年初却告诉我,他突然萌生了“转业”和田玉的念头。
  理由很简单:翡翠低档的大路货意思不大,高档的却又玩不起;更重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内敛”才是国人性格的精髓所在,翡翠的“张扬”与自己逐渐沉稳的性格已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而和田玉则是“内敛”的典型:不强调透、亮,只求“温润而泽”;不注重色彩的绚烂,更尊重单纯的白……
  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无疑在和田玉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而翡翠进入中国不过几百年历史,似乎与传统的文化内涵扯不上关系。
  说干就干,这位先生逐渐出掉一些翡翠藏品,然后睁大眼睛搜寻自己称心的和田玉石玉件。

  几个月下来,问及淘和田玉的收获,以为他会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哪知却见到一副苦瓜模样——原本以为和田玉简单,不用考虑什么场口、老坑新坑,什么种、水、雾,没有赌石以及B货C货的风险,再加上玉石知识大体相通,自己应该能够很快掌握。
  实际操作之下才发现,B货、C货虽然没有了,但假皮却泛滥成灾;虽说玉色与价格之差不如翡翠,但白玉乃至羊脂白玉与青玉之间的差价仍可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虽然没有场口一说,但也偶见且末料若羌料于田料之别,且有籽料山料山流水戈壁料之分,更麻烦的是,俄罗斯软玉青海软玉韩国软玉铺天盖地,并且所有的鉴定机构均可根据新国标出具“和田玉”鉴定结论,新入行者哪里分得清“冯京马凉”?
  而除了真正产自和田的和田玉以外,其他几种软玉同样与玉文化沾不上边。于是,刚冲出翡翠“围城”,又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与思索之中。

  有一天,他突然打电话给我,说他找到玩藏和田玉的切入点了。于是,约上几个玉友,在冬日的一个星期六聚在一家茶馆里,听他讲他的“顿悟”: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最初追求的也是籽料,因为籽料才能验明和田玉的“正身”,一旦没有皮,“神仙认不得”。但一圈折腾下来才发现,好的籽料不仅稀少,而且价格也出奇的高,好料好皮好工的“三好学生”更是难觅其踪。
  而无皮的、几乎同等档次的山料雕件却并不难寻,价格也完全可以接受,只不过确实需要与青海料、俄料甚至韩料加以区别而已,而只要多看多上手,真正的和田料和其他地方产的“广义和田玉”还是有区别的。

  接触时间长了才发现,现在很多的籽料的内在质地要么很“脏”,要么很干,绺裂、僵棉也多,几乎不能切,一动刀大都露馅。
  我前段时间就开过一块7公斤多的籽料,本以为可以出几只镯子几块牌子,谁曾想最后竟然只出了几颗扣子(平安扣)!这样的料子即使披上一张籽料的皮,你说价值又有多大呢?

  在迷茫的时候,回过头来复习了一下“温润而泽”,这四个字对我的启发很大。僵、棉、水线等的存在,势必会破坏和田玉的品质,影响“温润”;而发干的玉质则离“泽”相去甚远。

  我们淘寻心仪的玉石玉器不外两方面:一是美,二是稀。稀就是罕见,既然罕见,咱干脆不见,直接“选美”。而因为有了前面的认识,我所说的美主要集中在和田山料上。

  现在的山料多用炸药爆破开采,裂多,出件率低,所以最好不要买原石。
  我的挑选原则是:白度、细度、净度和雕工都说得过去,另外就是润度一定要好。
  
一些商家会打蜡上油,所以我随身带着蘸了洗手液的纸巾,擦一擦,用干纸巾揩干后再仔细观察。真正的油性是从内里“冒”出来的,远非涂抹上去的东西可比。

  油润,是内敛的精髓;干净,是纯洁的体现;白度,是档次的标志;皮色,是籽料的标签。你们说,我们究竟是要追求内涵呢,还是要追求标签?

  天色将暮,临近“茶会”结束时,大家依然在争论。这位仁兄做了最后的“总结性发言”,话不多,却引人思考:我的观点是:走温润的路,让别人“皮”去吧!临出门时,发现大家似乎都若有所思。

(本文由中国和田玉网编辑整理,欢迎分享转发。了解和田玉、购买和田玉,就上中国和田玉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