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和田玉网 2010-12-29
玉在中国人心中象征着瑰丽、高尚、圣洁。几千年来人们崇玉、爱玉、赏玉、玩玉、藏玉,人们对玉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玉的美,有理由认为玉美学是玉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玉从古至今都有广义的概念——“玉,石之美者”(东汉许慎)。据历史记载和田玉是中国玉美学的重要载体。
一、玉质美
和田玉以质地细腻、致密、纯净为特征。质地美在历史上是最早被认定的,如汉以前重视质地美,孔夫子提出的玉德美,多数是对玉的质地特征进行拟人化的思维结果。古称“美玉无暇,白璧无暇”,表明玉的质地细腻、纯净、无暇之美。
1.“坚缜细腻”之美
玉料质地坚硬致密,细致温润,细粒致密岩石经磨蚀后表面显滑润,故呈现“坚缜细腻”之美,此处之坚硬是将玉与彩石比较的结果。
2. “温润以泽”之美
玉料滚石、卵石呈密块状,表面为矿物的断口,显强油质光泽,再加上磨蚀成光滑曲面,故呈“温润以泽”之美。
3. “美玉无暇”之美
和田白玉为单一透闪石矿物组成,无杂质故显“美玉无暇,白璧无暇”之美。
和田玉是一种交织成毛毡状结构的透闪石纤维状微晶集合体。这种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但质地优劣随着晶粒大小、分布均匀性、含杂质种类数量的不同而变化。
和田玉的质地坚缜、细腻、滋润、亮丽照人,能给人一种温润与凝重的感受。玉质美除了与粒度大小均匀度有关外,也与透明度和抛光性有关系,即质地越细腻,其透明度越高抛光性越好,表面反光性也越强,既增加了玉的美感,又提高了玉的质量。
二、玉色美
东汉王逸四色审美标准,发展了孔子“孚尹旁达”的色彩美主张。为玉色美评价开创了历史先河。
1、单色美
色彩中的某一单色,如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湖面,清澈的泉水,明亮的阳光等等。单纯能使人产生明净、纯洁的美感。和田玉色彩丰富,白如脂肪,绿若翠羽,黄如蒸栗,赤如鸡冠,黑如纯漆,其颜色可分为五个色系。
1)白色系列:和田玉中白色玉有不少品种,羊脂白、雪花白、梨花白、象牙白、鱼肚白、糙米白、鸡骨白等等。其中以细润莹洁的羊脂白最佳,又称羊脂玉,历史上称“白玉之精”“玉英”“玉王”。
2)绿色系列:在青白玉青玉中呈浅绿白色,淡绿色、灰绿色、在碧玉中为绿色至暗绿色,深绿色产出量大,属常见玉料。
从青白玉到青玉到碧玉依次排列,随着颜色的加深,氧化铁的含量有所增高,碧玉中普遍含有铬、镍、钴等超基性特有元素。碧玉中组成矿物除透闪石外开始出现阳起石或含铁较多的透闪石,因而呈现不同色调,浓淡各异的绿色,黑斑和玉筋明显,含少量的杂质矿物。
3)黄色系列:黄玉中有黄色、米黄色、蜜蜡黄、栗色黄、秋葵黄、葵花黄、鸡蛋黄、半色黄、黄杨黄等。其中以栗色黄、蜜蜡黄者为上,其它黄次之。《夷门广牍》中指出:“黄玉如栗色者为贵,谓之甘黄玉,蕉黄色次之。”黄玉其色黄正而骄,越浓亮越珍贵,其珍贵价值不在羊脂玉之下,且比羊脂玉还少见,多为含氧化铁引起之色。
4)黑色系列:和田玉中的墨玉(黑玉)有灰黑、黑色(黑色有时不均匀呈浸染状、黑点状、云雾状)、纯黑等色。优质者“黑如纯漆”,因罕见而珍贵。墨玉又称黑玉,或在黑玉中出现青玉,也有在青玉中出现墨玉。呈色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透闪石粒间存在微鳞片状石墨杂质所致。黑色的程度有强有弱深浅分布均有差别。
5)红色系列及其它色:和田玉中有因色似红糖而称为糖玉。多呈紫红色、褐红色、血色(罕见)。赤如鸡冠者为珍品。在糖玉部位中的透闪石粒间分布有褐铁矿,说明糖玉是由于氧化铁污染透闪石而形成红色或褐黄色。含氧化锰可呈紫红色。
2、双色美
调和和对比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于“同”(一致),对比是倾向于“异”(对立)。跟据此审美原则可将玉的两种颜色分别鉴赏。
1)玉色调和美:色彩中的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蓝与青、青与紫、紫与红都为临近的颜色。在同一色中的层次变化(如深浅、浓淡)也属于调和,在变化中保持一致。例如天坛的深蓝色的琉璃瓦,与浅蓝色的天空,及四周的绿树配合在一起显得很调和。杜甫诗中:“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玉色的协调也是同理。
2)玉色的对比美:对比是把两种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如色彩中的黑和白、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都是对比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万绿从中一点红”,这是红与绿的对比。黑与白也是一种强烈的对比,“白催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阳雷雨垂”(杜甫);“黑云翻墨未压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例如,在一块羊脂白玉上有墨玉条带,又如羊脂白玉双鹿的角、蹄和梅为红色与鹿身的白色为对比色。
3.多色美
多种颜色搭配呈现五光十色,七彩纷呈,例如一块出土的古玉上的沁色中呈多色彩。由同一块玉上颜色变化规律不同可产生如下多色美类型。
1)节奏美:色条、色块疏密有致的变化也可显示一定的节奏感,何为2/4,何谓4/4等,有待各述己见。
2)韵律美: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种情调的色彩便形成韵律,韵律能给人以情趣,满足人的精神享受。郑板桥所画的无根兰花,在形象的排列组合中所表现的那种充满情感的节奏,也就是韵律。玉的颜色韵律可用不同颜色在一定方向上重复出现的规律来认定。
3)斑驳陆离之美:例如虎皮玉的花斑纹很像老虎毛的花纹变化,斑驳陆离是指说不出变化的规律,但又很美的多色变化。
三.玉性美
自古人们对玉的开发都是从使用和信仰两方面展开的,而且首先是从制作玉器开始的,因此对玉的优良性质的研究自古都很重视。玉美学也是先从玉性美开始研究的。古代“首德次符”的审美原则有效地促进了玉性研究的发展。
1.玉韧美
玉的硬度不能与单晶宝石相比,但它的韧性极高,居自然宝石之首。这是因为软玉是由细粒组成和纤微变晶交织结构或毛毡状结构等因素决定的。
2、耐磨性高
软玉因为有一定的硬度,韧度强从而具有较高的耐磨性。
3、光透柔和
与单晶宝石不同的玉石是矿物集合体,软玉颗粒细腻,故多显半透明或不透明特性和田玉是我国透明度最佳的软玉种。中国的软玉光透柔和,呈现朦胧的阴柔美,与单晶宝石较强透明度、光辉耀眼、显阳刚之美呈明显对照。
4.导热率低
对冷热变化表现为惰性,冬天摸它不显很冰手,夏天摸也感不到热的刺激,冬暖夏凉,适宜于贴身佩戴。
5.化学稳定性强
软玉自身不受酸碱磨蚀,故能埋于地下千年万年而保持化学稳定性。
6.玉声美
软玉质地致密,敲之声音远播,“金声玉振”就是表现玉声美的感悟。
四、玉德美
“德”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周代提出德的标准是“施实德于民”。玉德是根据治者德政的需要,以比附和抽衍的思维活动将玉固有的质地美转化为思想修养和行为准则上的最高标准的德。见诸于古籍的玉德尚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多种学说。这是玉文化中伦理道德方面的领域,属于社会美、精神美的范畴。最终落实于“君子比德于玉”、“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以玉德约束君子的社会行为。
玉德提出于奴隶社会后期的春秋战国时代,到了独尊儒术的汉代,许慎改变了孔子的十一德,为玉有五德,这是历史上玉德的最后诠释,成为玉文化在封建社会条件下发展的精神支柱,给玉文化注入新的血液,使其永葆青春。
1 )玉仁:“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润指细腻光、湿润、润滑;润泽指玉石断口的油脂光泽,比喻施恩泽;温指温和柔和。意思是说,玉的颜色、质地、光泽温润柔和、滋益万物或恩泽万物,本是玉石富有仁德的表现。
2 )玉义:“自外可以知中“,即根据玉石的外部特征可以了解它的内部情况,表里如一,内外一致,这是玉石富有正义感,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现。
3 )玉智:优质玉可制作乐器,因玉质地坚硬细腻,估击之声音舒展清扬,散播四方,听起来和悦,这是玉石富有的智慧和远谋的表现。
4 )玉勇:玉虽硬度不算天高,但韧度在自然宝玉石中居首,故玉有宁折断而不弯曲,先坚贞不屈德勇敢精神,即使折断也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 )玉洁:“锐廉而不忮”,廉即廉洁,清廉;忮积嫉恨。指玉碎之后,端口虽然锐利,有能力嫉恨报复于人,或求得好处,但玉能保持廉洁而不为之。
“玉,石之美者。”因为美,石才实现了向玉的转化。因为玉美具有丰富的观赏要素才能转化为精神,从而使玉成为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载体。可见玉美学研究在中华古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玉意详解
中国人自古就有佩玉的习惯,有的是出自爱好,有的是出自心中美好的祝愿。近年来佩玉牌更成为消费者追求的时尚。面对市场上各种体裁的玉佩,消费者感到无从选择。其实在和田玉的题材当中,大多有明确的主题,这些主...
珠宝玉石应向个性化转变
我们应当客观地正视现实,因为珠宝玉石行业所面对的一切,每个企业和商家都身临其境,都在体验“洗牌”的游戏,都有被“出局”的危险。然而,经历过一次有效的新陈代谢 的洗礼,行业会更加健康,更加规范,更加有序的发展。
焚香赏玉,不负韶光
当香器与玉石一经相遇,便兀自横生无尽意趣,自此焚香的案头上不仅有了温润美玉,袅娜之中又添万千风雅、暖意柔情。
玉器寓意典故
本文章来自《玉界》第四期,《玉界》由中国和田玉网制作,新浪网联合发行。 点击这里在线阅读本文章的电子杂志版 点击这里进入《玉界》电子杂志专题页 如意: 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头呈灵芝...
精美、秀雅、实用的和田玉印章
印章,是一种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在中国,印章的历史由来已久。印章的制作材质大抵有玉石、金属、木头、石头等,其中尤以玉质印章最为尊贵。“玺”字为“尔玉”组成,也正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