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03
中国古玉器大致可分为礼乐类、仪仗类、丧葬类、佩饰类、工具类、生活用品类、陈设类、杂器类八种。其中,除了玉礼器几千年来品种变化不大外,其他几类都随时代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
礼乐类
是祭祀、朝享、交聘、军旅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一些器物。这类玉器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即所谓藏礼于器。璧、琮、圭、璋、璜、琥等,是主要的六种礼乐器。此外,瑗、环、珑等,也曾在不同时期作过礼器。
仪仗类
这类玉器又称玉兵器,主要有玉戈、玉刀、玉戚、玉斧等。这类玉器主要出现于商、周两代,以商前期最为突出。春秋战国以后,除仿古玉器作品外,这几种器物均很少见到。
丧葬类
这类玉器简称葬玉,专指那些为保存尸体而琢制的随葬玉器。古代的人们由于受鬼神观念和宗教思想的影响,相信人死亡后,灵魂便会到另外一个世界。为了灵魂永存,人们便将某些玉器用来保护死者的尸体。从战国时代起,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一套丧葬用玉的制度。历史上用过的葬玉主要有瞑目(包括面具、眼帘和眉)、玉握、玉塞、玉衣等。
佩饰类
指人身佩戴的玉器,其内容十分庞杂。主要有头饰、耳饰、项饰、手饰和身饰。佩饰类玉器产生于原始社会。许多器形较小的板状体及器身有穿孔的玉器都被认为是佩饰玉,如,玉人、玉龙、玉耳、玉钗、玉环及各种玉佩、玉坠等。
生产工具类
这类玉器主要见于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后来,随着青铜冶铸业的繁荣和铁器的出现,这类以玉材琢成的生产工具逐步消失。生产工具类玉器主要有斧、箭、镞、斤、凿、刀等,与青铜工具的形制没有什么差异。殷墟妇好墓、三星堆祭祀坑、江西新干大墓等都出土有大量的玉制工具。
生活用品类
这类玉器即常说的玉制器皿。最早见于商代的有玉簋,到了战国、秦汉时代,玉角杯、玉卮、玉奁、玉灯、玉羽觞等,就很常见。唐宋以后,玉杯、玉碗、玉瓶等大量出现,玉制餐具、文具、酒具等,更是品种激增。到了清代,生活用品类玉器的品种和数量均达到历史高峰。
陈设类
商周时代,曾出现过一些无穿孔的小件圆雕玉器,它们可能就是当时的陈设玉器。到了清代,玉制陈设达到鼎盛。陈设类玉器主要有玉山子、玉屏风、玉兽等,此外,玉制文房用具,如笔筒、书镇、笔架等,也可以归入陈设类。
杂器类
指不能归入以上几类的玉器。较常见的有玉钩、玉如意、玉璇玑、玉刚卯、玉带、玉剑饰等。
中国传统的玉器,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绝大多数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变,无论是品种还是形制,只有少数几种较为稳定。
如何更好展现和田玉的美与艺术价值
和田玉在新疆的昆仑山腹中孕育了亿万年,直到与人类相遇,人们赋予她灵魂,开始了她的新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审美情趣、欣赏品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和田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田玉雕如何在继承历史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已成为新的课题。怎样运用当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艺术理念去挖掘和田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把更高质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奉献给人们,现已成为我们玉雕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和田玉的地质表现及资源概况
和田玉分布在特定的地域,形成的矿床特殊,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99年制定的和田玉标准(DB65—035—1999),和田玉是指:产于新疆境内, 昆仑山至阿尔金山一带的成因特殊的以透闪石为主的玉石。具体分布在塔里木板块公格尔中央隆起带、桑株塔格中央隆起带、柳什塔格中央隆起带、阿尔金断隆带。
化腐朽为神奇的玉雕巧雕工艺——碧玉篇
巧雕是玉石工艺独有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玉石行业难度极高的绝活之一,又称俏色雕、巧色玉、巧作玉等等。 作为一种特殊的玉雕工艺,巧雕的关键在于选材与构思。可以说,上好的巧雕作品就是人类灵感和天公造物的完美结合,极富艺术性和人文价值,有时甚至可化腐朽为神奇。
唐宋时期玉器做工更讲究
中国人自古就崇尚玉文化。到了唐宋时期,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玉器有了新的特点和变化。唐宋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非常繁荣的时期,特别 是在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被誉为天地精灵的玉器内涵何在
4月9日至7月10日在大连现代博物馆举办的“天地精灵——武汉博物馆藏玉器精品展”,展出的玉器上迄远古,下至明清,种类丰富,品质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