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薄胎玉器的制作

返回 分享

和田玉薄胎玉器的制作

来源:中国和田玉网   作者:陈大军   2013-01-04

  摘要:薄胎作品轻巧、秀丽,薄如蝉翼、轻若鸿毛、亮似琉璃,让人爱不释手,有“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之说,乾隆皇帝更是赞曰:”薄如纸而轻如铢”。薄胎技艺是玉器行中最高深的工艺,要达到“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的境界很难,要求琢玉者“艺高人胆大”,即使肉眼看不见,全凭感觉亦能操作。

青玉-缠枝纹饰薄胎碗
青玉-缠枝纹饰薄胎碗

  神州大地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5000年的漫漫文明发展史中,美玉一直紧紧相随,与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青铜器、瓷器、书画相比,美玉与中华文化的联系则更加紧密。中国人对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在还没有出现文字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中,玉就作为了祭天地、通神灵的神品;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汉、唐、宋、明、清,玉则成为了皇家贵族、达官富人的专属品、奢侈品;一直到现在玉成为了人们陶冶情操的艺术品。敬玉、尊玉、崇玉、爱玉是中国人的传统,是一种精神寄托,数千年来,在翰若星辰的玉器中,精美的”薄胎玉器”是其中的最耀眼的一颗。

  “薄胎玉器”的出现很早,如唐代的玉莲瓣纹杯、明代的白玉花形杯,但这一时期器形较小、制作粗糙,且数量很少;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这样的薄胎作品才渐渐多了起来。由于乾隆皇帝的喜爱,成立的皇家御作”薄胎西蕃作”,专为皇家制作具有波斯”痕都斯坦玉”风格的玉器,这一时期的薄胎作品,造型别致、纹饰精美、数量庞大,是玉器薄胎艺术的一次巅峰。现代的薄胎作品,继承了清代薄胎艺术的衣钵,综合现代的艺术思想、设计理念,改进制作工艺、制作工具,当今扬州、苏州一批青年设计师,制作了一批精美绝伦的薄胎玉器作品。

  “薄胎玉器”多以规矩器皿的形式出现,但也有极少的异形薄胎,称为”不规则薄胎”,制作难道则更大。薄胎作品轻巧、秀丽,薄如蝉翼、轻若鸿毛、亮似琉璃,让人爱不释手,有”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之说,乾隆皇帝更是赞曰:”薄如纸而轻如铢”。

  “薄胎玉器”的制作非常复杂,耗时耗工,对制作工艺也有非常高的要求。笔者从事玉器雕刻、设计工作十几年,现在从选材、设计、制作、打磨等几方面,谈谈自己在制作薄胎玉器中的一些体会。 

  (一)选择细腻坚韧的材料

  “人有五德,玉分五色”。玉,无论颜色分白、青、黄、碧、墨;无论山料、籽料;无论块型大小,都可以作为制作薄胎玉器的材料。由于这类作品制作非常精细、且胎壁薄如蝉翼,所以选材要无绺无裂,纯净细腻,紧密坚韧。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产自昆仑山脉的玉石,最宜制作薄胎玉器作品。昆仑山玉石,属角闪石族矿石---透闪石,呈纤维结构,具有细腻、坚韧的特性,能够做细、做薄。昆仑山脉绵延数千公里,矿点分别位于和田、于田、且木、格尔木……等地,其中和田玉、格尔木玉最佳。

  制作薄胎玉器的选材有别于其他品种的玉器作品,不一定越洁白的玉石越好,只要玉质细腻纯净、无裂无绺就可以,实践中发现,白玉做薄后,产品往往失温润、显苍白,而青白玉制作成薄胎玉器,尽展素雅色泽、高雅气质之美。

  (二)构思巧妙的设计

  “玉不琢,不成器”,玉器的设计与制作用”琢磨”二字来概况最为恰当。”琢磨”不仅仅是体现雕刻的过程,同时也是创作、思考的过程。一块去皮、去浆的顽石,如要成为一件理想的艺术作品,就必须先有一个精妙的构思,从而将最好的意韵、最美的纹饰、最俏的姿态自然地赋予玉料之中,把亮泽、典雅、优美的形体从顽石中解脱出来,就需要精心的构思,这就是常说的”审玉”、”相玉”。

  “薄胎玉器”追求一种简单而富含淳厚内涵的气质,外形不必奇异、乖张,简约、稳重就行。有着浓厚色泽的玉料,经过制作,盖、耳、足、体,一色通透,从内壁可看见外壁浮雕的花纹,透出优雅的高贵气质。薄胎器上花纹的设计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通常以柔美的花草、规整的边饰为主;层次较多的图案不用为宜,因为这类图案需要强调立体感,雕刻中自然会造成厚薄不均,使胎体出现颜色的差异,影响作品整体的艺术表现力。

  (三)精益求精的制作

  经过精心设计,具体制作过程是白描画变雕塑,平面变立体,顽石变美玉的过程,是最有趣、最具挑战的过程。”薄胎玉器”的制作需要深厚的基本功,无论是出胚、整形、雕花、掏膛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细致、谨慎,一丝一毫的差错都会造成无可挽回的结果。

  薄胎的雕刻比制作其他玉器的要求还要高,技术性强,难度大,制作者必须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严格的执行工艺流程。

  出胚、整形过程,需要工整对称,丝毫的偏差就事倍功半;炉、瓶、壶,盖子的制作非常重要,既要整体协调,也要严丝合缝,是器皿制作的基本功;而成对、成套的作品,则需要同时制作,盖子要可以互换,这是一种更高水准的技艺。雕花是制作中最出彩的地方,薄胎玉器的花纹精美、繁复,需要琢玉者细致入微的工作,雕琢中线条流畅,底板平整是基本功,更要通过各种技法,做出纹饰飘逸的精神来才是真正精品。掏膛,是薄胎玉器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其实薄胎并不是越薄越好,薄得没有了玉的质感就过了。只有达到胎壁厚薄一致,胎体不留死角,厚薄度与雕花的特征相协调,才称得上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薄胎玉器作品。

  (四)细致入微的打磨

  玉器制作最后的过程是打磨、抛光,通过打磨把在玉器制作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清除,使之表面光滑亮泽。打磨用的油石材料有粗有细,操作中遵循先粗后细的原则反复打磨至成品,上光是最后作业。

  “薄胎玉器”轻、薄、飘的特性,且花纹繁复、柔美,打磨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稍有差错,胎体容易打穿,花纹容易打模糊,所以需要更加的细致工作。薄胎玉器不抛光,以打磨为主,通过越来越细的油石,反复打磨出玉石本身的光泽。因此,薄胎玉器的打磨亦需要高超的技艺。

  薄胎技艺是玉器行中最高深的工艺,要达到“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的境界很难,要求琢玉者“艺高人胆大”,即使肉眼看不见,全凭感觉亦能操作。近年来,玉料的价格昂贵,为薄胎玉器制作更增加了难度,那种如履薄冰般的琢玉过程充满了悬念、激情与刺激。

  “薄胎玉器”是中国艺术的一朵奇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更高的艺术追求与欣赏水平。薄胎玉器以高雅的品味,精湛的技术,别致的造型必将受到市场的青睐。

  作者简介:

  陈大军,江苏扬州人,1970年出生,1992年随父亲工艺美术大师陈义才学艺,具有扎实的玉雕基本功与较高的艺术修养,广泛阅读历史名著和诗词、曲赋,并将玉雕技艺与之融合,不断在玉雕技法、题材上创新,作品曾获各项大奖。

(本文由中国和田玉网编辑整理,欢迎分享转发。了解和田玉、购买和田玉,就上中国和田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