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14-07-31
玉腰扣是从古代玉带发展而来的纯粹的男士用品。用浮雕或立体雕的手法雕刻而成的玉腰扣,通常用来别在男子腰间以驱邪避灾并显示身份。这类玉雕饰品的造型通常较为简单,外形大多为双层扁平状,以单面雕刻、兽面纹饰最为常见。
中国玉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事实上,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玉带。那时的玉带又称蹀躞(diéxiè音碟谢)带,由胡人骑士传入内地。蹀躞带上,不但缀有玉石,还带有许多勾环,用以钩挂小型器具或佩饰。
隋唐时期,玉带被正式定制为官服专用,唐代的“大带制度”甚至明文规定以玉带上的装饰品质地和数量来区别官品等级,不可逾制。
明代中后期,玉雕行业日渐兴盛发达,随之出现了许多寓意美好的玉石图案。这个时期玉带官用的制度有所放宽,但对不同级别官员使用玉带的质地、形状、数量、纹饰,仍有明文规定。
直到清代,玉带的官方使用制度才被正式废除,然而出于对玉的喜爱,玉带很快成为了一种纯粹的装饰品盛行于民间。清代玉带主要以带钩,带扣为主,其中部分甚至成为了纯赏玩的器物而不再具有佩带的实用价值。
时至今日,玉腰扣的装饰性质也愈发突出,连带着它的造型也愈发灵活多变。人们喜欢它的古朴庄重,认为它能护佑平安、祈福驱邪。玉腰扣,俨然成为了时尚流行元素与中国古典文化紧密结合的产物。
玉雕艺术源于生活 艺术品也应回归于生活
纵观近几年的玉雕市场,以及前几年艺术界掀起的“艺术生活化”浪潮,我们会发现当今的玉雕市场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既面临压力,又充满了希望。
玉器收藏-何必非古不可
中国人对古玉收藏的偏爱,数千年绵延不断。从古到今的艺术品交易中,古玉的成交相当活跃。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双提高,使得涉足古玉收藏的人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人们的理财观念也悄然变化,逐渐...
玉石印章的收藏与鉴赏
春秋时期,随着甲骨文等篆刻艺术的发展和成熟,印章开始出现,早期的印章统称为“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天子印章为“玺”,普通臣民统称为“印”。至此,用印制度逐渐成形。
业内人士:和田玉收藏应重玉质而非重产地
和田玉,为新疆和田玉质地最好,让许许多多的人都形成了一个概念,只有新疆和田所产的白玉为和田玉,然而业内人士在这个说法上有了争论。
墨韵香盒(二)
如意香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