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14-08-15
和田玉的皮色大致可以分为色皮、糖皮和石皮三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色皮。
色皮,即和田玉表面附着的一层带有颜色的表皮,大多出现在子料与山流水上。
初春融雪,豹立孤崖,喜鹊翔舞,似若嬉戏。崖下,苍松一枝横斜。整件作品中,最大的一块色皮被雕作线条流畅又充满爆发力的豹身,余下零星分布的色皮,也都在作者的精心铺陈下,或缀成鹊头、或翻为松枝、藤蔓,起到了点石成金、化瑕为瑜的作用。
作品采用俄罗斯山流水料精琢而成,玉质细腻缜密,莹洁柔润,白度达羊脂级别,无瑕疵、裂绺。浅浮雕手法与俏色工艺的完美结合,予人灵韵天成之感。
色皮指子玉外表带有黄褐色或其他色泽的一层很薄的皮,系氧化所致。 色皮有白、黑、秋梨、糖红等许多种。行业中常以色皮的颜色来命名子玉,白皮者,被称为“白皮子玉”;黑皮者,被称为黑皮子玉,乌鸦色者,称乌鸦皮子玉,似鹿皮色者,称鹿皮子玉;桂花色者,称“桂花皮子玉”。
该作品精选子料雕琢而成,雕工精湛,浮雕手法与俏色工艺的完美结合,既凸显出作品鲜明的色彩对比,又将莲下双鱼灵活生动、动态十足的身姿映衬得愈加分明,栩栩如生。背面的留白,更将子料玉质的缜密细润凸显无疑。
经验丰富的行内人甚至只看皮色,便能知晓其中玉石的品质和价值。例如鹿皮子玉、黑皮子玉,大多内蕴品质上乘的白玉料,而玉肉质量相等的和田玉子料,若能带有撒金、秋梨等皮色,则价值更高。
色皮的厚度一般都在一毫米以下,呈各种形状分布在玉石表面。
其次是糖皮。
糖皮即酷似红糖色的黄褐色玉皮,大多分布在和田玉山料的外表上,山流水料中也不乏糖皮的存在。糖皮厚度多在二十厘米到三十厘米左右,内部包裹着青玉或白玉,带有糖皮的玉料,一般被称为糖白玉或糖青白玉。
作者巧妙运用糖皮雕琢出了一副烈日当空,苍鹰栖枝,极目苍穹,劲风缭绕的景象。整器构图虚实相生,烘托出苍鹰君临天下的威仪。作品意境雄浑辽阔,清寂苍凉。
背面采用磨砂工艺,打磨出古朴之感,配以篆体小字,倍显古朴素雅之气。
早年玉石资源丰富的时候,糖皮乃至色皮,都不为人看重,经常被作为无用之物而加以剔除。然而近年来,由于上好的玉石资源渐趋枯竭,加上巧雕工艺的日趋发达,色皮与糖皮开始被有意识的保留下来,借助着巧妙的设计与雕琢而愈来愈多的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最后,我们来说说石皮。
石皮与色皮、糖皮不同,它不属于玉,也不具备玉石的价值。事实上,石皮指的是和田玉山料的石质围岩外层,只有去除围岩后才能得玉。石皮有厚有薄,与玉石之间的界限非常明显,一般不会混淆。即便是内行之人,也未必能透过石皮预知其中玉石的质地。
和田玉山料原石(带石皮)
玉石界一直流传的赌石就是由石皮而来。一刀生,一刀死的说法,绝非杜撰而来。
和田玉作品的珍贵,不仅在于其玉质好,还在于其富有情趣,匠心独运,创意的皮色的俏色利用。利用玉石的俏色雕刻作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俏色雕刻的巧妙运用,不但令和田玉作品倍显生动,灵气十足,更极大的增加了和田玉作品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炉瓶器皿工艺的评鉴要点
鉴赏、评价炉瓶器皿的主要内容是看它的制作工艺,重点在器身、器盖和器表装饰上。
如何选购和田玉之“和田玉原料的产状分类”
按和田玉产出的情况,自古以来就分为山产和水产两种。现代玉石行业则根据和田玉产出状态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山料,山流水,子玉(子料/籽料)三种。
挑选玉石的小窍门
玉石选购中,玉器首饰的价格,可采用将同类产品做比较,或在行家的指导下,选择较为称心的产品。
古代汉语羊即祥:金石书画爱表羊
早在《诗经·召南》中,就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之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也提到:“羊,祥也。”
玉牌的雕刻与鉴赏
玉牌的雕刻表现手法很多,好的玉牌品评标准有4个方面,总结出来是:料好、整体比例好、设计和制作工艺精良、用皮要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