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作者:zj 2014-09-16
莲花,又称荷花、芙蕖、水芙蓉、水华等,未开的莲花花蕾又被称为菡萏(音同含丹)。
莲花浑身是宝,在秦汉时代,先民们已开始用它来滋补身体,治疗疾病。莲子一直都是颇为珍贵的食品,如今仍然是高级滋补营养品;莲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饯果品;莲叶、莲花、莲蕊等也都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药膳食品,由此可见荷花食文化的丰富多彩。
此外,莲花还是我国的十大观赏名花之一,一贯深得国人喜爱。
墨玉子料精雕而成,玉质细腻缜密,油润度好。该作品造型小巧玲珑,以墨色为底,白色部分则雕一朵半绽莲花,花瓣自然舒展,花蕊凝珠滴露,明丽鲜妍,虽只黑白二色,却予人绚丽之感。
挂件上方,设计一枚单环,为作品平添几分纤雅清秀之感。
除此之外,莲花还是印度的国花,是佛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佛经中,甚至称释迦摩尼为莲花王子。而这,可能正是由于莲花花果同具的独特性以及其紧密关系。
这种关系或许也是佛教因果关系的最初来因。所以,在佛教题材的玉雕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宝相庄严,端坐莲台的如来佛祖;以及或足踩莲台,或手持莲花的观音菩萨……
此持莲观音牌选用上等碧玉精琢而成。观音容颜秀美,宝相庄严,双目微微下视,似在端详手中碧莲,神情温蔼而若有所思。作者还巧妙利用此块玉料碧色上浅下深的特点,使得此件作品的布局层次感格外分明清晰。
玉质细腻油润,碧色澄澈,无瑕疵绺裂。
在中国,莲花也广为人们喜爱。从古至今,吟诵莲花的诗词不胜枚举,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咏莲的小品文中不可不提的一篇。
其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名句更可谓是家喻户晓。
作者选材精当,设计独到,以青花玉料的墨色部分雕琢荷叶,白色部分琢作荷花、荷茎,将莲花亭亭净植、清而不妖的特点充分显现了出来。整体布局画面感十足,层次分明,很好的展现了荷花的婀娜姿态。
背面以阴刻手法,简单勾勒雕琢,更显清新雅致。
最后附上有关荷花的植物花语一段,与诸位玉友共赏:
莲花----清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自宋·周敦颐的《爱莲说》)表示坚贞纯洁。
另一个说法:莲花的花语是信仰。还表示坚贞纯洁;无邪、得不到的爱;君子。
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玉冥器概述
其实许多上古流传下来的玉器均是陪葬品,从广义上来讲都是玉冥器。在先秦时玉器是权力、财富、身份的象征,只有权贵人物如族长、巫师等人才有资格佩带各式的玉器,而在这些人死去时则往往都把这些生前所佩带的饰物...
当代玉雕:阳春白雪OR下里巴人
一直以来,当代玉雕都是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偏门艺术,甚至“当代”的字眼总让其与工艺品脱不了干系。在文化产业的大格局下,这门延续数千年的种类应如何兼顾艺术与市场,做到公平坚守?
博大辉煌的中国古代玉文化(二)
中国玉器经过七千年的持续发展,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赏玩,已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玉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层使人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
玉文化之渊薮
玉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君子必佩玉”、“洁玉如身”,成为古人对人格的赞誉; 玉是高风亮节的表现,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谱写着民族正气的颂歌; 玉是美丽形象的象征,“亭亭玉立”,“花容...
有一种美,叫“百转千回”——玉雕纹饰的记忆(一)
仿古玉器的第一要素即是纹饰。纹饰是玉器上的符号,或朴实无华、或精雕细琢、或繁缛复加,每一个朝代的玉器都有其特定的纹饰,和特定的含义。而我们今天就先说一说应用比较宽泛的回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