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作者:罗新 2005-01-10
自从日本学者松田寿男1937年发表《吐谷浑遣使考》[1]以来,吐谷浑在中西交通史上的特殊地位受到中外学者长期的注意,已经累积了相当多的成果。吐谷浑之路,或曰青海路[2],或曰河南道[3],或曰古羌中道[4],在南北朝时期曾经成为丝绸之路主干路段之一,而吐谷浑民族所起的特殊历史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吐谷浑之路曾经承担的政治、外交乃至文化交流方面的历史任务,前辈学者已经有了很好的研究。至于它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功能,也因考古工作的进展得到了研究者的揭示[5]。本文写作的动机,是希望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吐谷浑之路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路段的贸易功能,进行一点比较具体的研究。属于光阴里的玉雕,四季换着戴才好玩
在忙里偷闲的日子里,人们开始不断地捕捉那些属于四季的玉雕,沉浸在拥抱四季的快乐中。
我国与玉有关的成语典故
1.冰肌玉骨:肌指皮肤,直意是指女子的肌肤若冰雪,骨骼像玉石。典故的含义是形容纯洁而美丽的女子,也可形容梅花的傲寒斗艳。出自《庄子.逍遥游》 2.冰清玉润:直意是指岳父像冰那样清洁,女婿像玉...
中国玉文化之佩戴玉 [视频]
简素玉牌 | 继承传统,亦有创新
时尚素面玉牌的设计是对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衍生出具有深厚文化韵味的作品,展现一种干净雅致的视觉美,让人心境平和、超然世外。
浅谈中国玉雕创作的意境内蕴
原石是僵硬的,冰冷的,没有生命的,但原石在艺术家眼里,尤其是玉雕大师眼里,却是通透的,鲜活的,他们从石头中看出了生命,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于尺山寸水之间感受宇宙天地的广阔,体会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究其因果,玉为石之美者,而美如何体现,需要意境,便引出玉雕作品意境内蕴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