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2014-10-25
随着和田玉价值的一再上涨,其收藏已成为当下大热。然而耗费重金买来的玉器,若是保养不当,不免落下暗伤,甚至影响其收藏价值。
以下就是玉界臻品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收藏禁忌,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和田玉保养四畏:
1、畏冰:气温过低时,玉质可能会因此产生不可挽救的裂纹,而且和田玉接近冰或被冻,色沁就不活,没有玉润感。
2、畏火:经常靠近热源,可能会使和田玉表面的光泽度和透明度受损,温度过高时,更会产生裂纹并伤害到玉质。
作品构思巧妙,俏色运用独到别致,方寸间翠竹微风含露,枝头青蝉浅唱低吟。处处显示出作者不凡的艺术功底和人文修养。
精选碧玉山料雕琢而成,玉质细腻油润,色泽鲜亮,对比分明,令人见之爱不释手。
3、畏姜:有人以为用姜水浸泡和田玉可以除味,其实不然。古玉与姜水接触,会使沁色暗淡无光,难以补救,浸泡太久,还会起麻点。
4、畏惊气:指佩戴或把玩者受惊或不慎将玉跌落。这对玉的损害是致命的。因此玩玉者日常要修身养性,做到平心静气,处变不惊。
碧玉琢就,玉质细腻油润,结构致密,手感舒适。观音神态安详,手中持莲,敛目下视,姿态庄严又予人慈悲之感。
二、和田玉保养三禁忌
1、忌腥:忌与腥、咸物体接触。咸味、腥味都会伤害到玉质。
作品运用巧雕手法,以糖色雕一双鳜鱼,玉质柔润细腻,糖色清雅柔和,雕工细腻如真,颇具收藏价值。
鱼与荷花,是玉雕中常见的题材,寓意着年年有余,鳜与“贵”谐音,因此鳜鱼又带有富贵之意。
2、忌油:有人玩玉,喜欢涂油,以为能让玉看起来更油润。其实这些油脂只能起到阻碍和田玉,将它“封闭”起来的副作用。有经验的行家,隔段时间就会用热水或热茶洗涤,作退油保养,以使玉看起来更润泽。
该作品根据子料的形态,随形就势琢作袋形,袋口微张,探出一猴,袋沿,一串金币滑落。整件作品造型简单又寓意吉祥,下方留有浅金子皮一块,色泽清润自然,为作品增色不少。
3、忌污秽:满手污秽盘玉,即使日夜盘玩,也是劳而无功,甚至弄巧成拙。
你知道这些关于和田玉的冷知识吗?
在古代,和田玉被称为“昆仑之玉”、“塞山之玉”、“禺氏玉”、“钟山之玉”、“回部玉”、“昆玉”、“真玉”等。鸦片战争之后,法国矿物学者德牧尔以圆明园抢夺的赃物为标本,将和田玉和翡翠进行了检验测定,根据两种玉在硬度上的细微差异于1863年无耻地命名和田玉为“软玉”(Nephrite)、翡翠为“硬玉”(Jadeite),从此让和田玉背上了“软玉”的黑锅,至今无法翻案。
和田玉子料如何开采出来的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北簏,古称“于阗”,是古代“玉石之路”的起点,现被称为“玉石之都”。
玉友说玉——和田玉籽料的皮色与选人育才有感
到和田第一次逛玉石巴扎,真的有些迷惑。以往印象当中,关于玉石的成语,多与皮色无关。比如白玉无暇,玉洁冰清,守身如玉,玉堂金声……似乎都在追求纯而又纯。而包裹玉石的皮色,到底是什么?如何形成?又为何成了卖点?
珍贵的95于田山料
眼下再谈到95于田山料,藏家们都会唏嘘,那已是很多藏家梦寐以求的藏品!95于田山料在现在的市场上已经非常难觅,这是和田玉历史中的一个亮点。 95于田山料主要产在昆仑山中段的于田地区境内,于1995年...
和田玉质地详解
质地是和田玉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由结构、裂绺、光泽、透明度、纯净度等因此构成。质地的好坏是评价和田玉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质地细腻、温润是和田玉必须举杯的基本条件,也是区分玉与石的主要依据。和田玉的质地在玉石行业中习惯先以坑、形、皮、性来判断,坑、形、皮、性虽然是感官经验,但它反映了人们对玉认识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