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作者:品臻 2015-04-21
说到大象,小编就忍不住想到宋朝的“三小娘子”。听听,三小娘子,多温柔乖巧的名字啊,一听这个名字,大家可能立马就会联想起一个小鸟依人的江南女子吧!
错!三小娘子其实乃是南宋时期人们为一头母象取的名字。
对于南北宋,很多人至今都仍存有误解,觉得宋代积弱无能,除却宋词几乎无一可取之处。其实不然,两宋时期,中国古代娱乐业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斗鸡、斗蛐蛐儿之类的且不去说它,单说宋代的高俅只因为擅长蹴鞠就能做到宰相这事,也真可以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咳!扯远了,我们仍然说回到“三小娘子”。
两宋时期,官府配备有专门饲养大象的基地,甚至还有专人照顾这些被进贡而来的大型动物。有人可能要问了,这饲养大象是要做什么呀?其实是用做仪仗和表演的。据记载,北宋时,凡有重大活动,一般是先以马车开道,马车之后,旌旗招展,配以鼓乐,七头大象则紧随其后,前往宣德楼,并在宣德楼前进行表演。
据说表演的程序是先往返几圈,接着齐刷刷地排成一行,面北参拜,同时用鼻子发出参拜的响亮的声音,可谓精彩纷呈。而每到这时,御街上都会挤满了前来观看的人。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不去训练其他动物,单单就来训练这些大象来做仪仗队呢?
小编想想,觉得这可能跟大象的来源有关。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原地区是不产大象的,因此两宋时期的大象,几乎都来源于国外的进贡。别的且不去说它,只说这个万国来朝的噱头,任何一个好面子的皇帝只怕都无法拒绝。
到了南宋,人们也还是非常喜欢大象。南宋人还给大象“仪仗队”中的一头母象取了一个名字,这就是“三小娘子”了。
窃以为,两宋时期的人们所以那么喜欢大象,一方面是因为它们亲善憨厚的外表和精彩的表演,另一方面,可能也与它们所代表的吉祥寓意有关。
大象谐音为“祥”,一贯都有吉祥如意的寓意,而大象驮瓶,更寓有吉祥太平之意,这么好的寓意,不要说希望江山永固的皇帝喜欢,就是普通百姓也不能不喜欢吧!
玉器题材之:吉祥如意
平安吉庆、万事如意、路路顺利等题材寓意着吉祥如意,表达了人们对平安如意生活的向往。
玉器典故——精卫填海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潜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牌饰的题材
在玉佩中往往运用人物、花鸟、走兽、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幅图案”的美术表现形式,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玉器典故——洛神
洛神就是宓妃,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儿,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河岸边。那时,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当中,并教会有洛氏百姓结网捕鱼,还把从父亲那儿学来的狩猎、养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给了有洛氏的人们。
玉器典故——善财童子
“善财童子”是福城中一位长者的儿子,因“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无数财宝与之俱来而得名。尽管家财万贯,但善财看破红尘,视财产如粪土,发誓修行成佛。在文殊菩萨的指点下,善财童子历访五十三位名师,而进入佛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