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珠宝学友会 2015-05-06
在玉石行业有很多关于和田玉耳熟能详的说法,在口口相传之下被人们广为流传,但是这些说法并不一定是正确的,现整理出以下谣言,试着做一次“谣言粉碎机”。只望「谣言」止于智者,而不会成为「妖言」。
谣言一:籽料都是新疆产的
贵州罗甸所产籽料
如果籽料都是新疆产的,那倒是个美好的愿望。实际上,来自岫岩县的“河磨料”、贵州罗甸的“籽料”,早已经打破这个神话。不要以为岫岩县只产岫玉,罗甸只产山料,它们也产“和田玉籽料”,同样和田也产岫玉籽料,正应了那句“名称不具备产地含义”。
谣言二:羊脂玉越白越好
羊脂玉主要表现为:温润坚密、莹透纯净、如同凝脂。油脂的光泽是微微闪黄,其质地也是微微闪出浅灰的色调,纯白而不油润就不是羊脂玉了。另羊脂白玉是现代称呼,以前只称羊脂玉或脂玉。所以羊脂玉越白越好是谣言。
谣言三:和田料最好,俄料、青海料都不好
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在白玉家族中和田玉料是最好的,毋庸置疑,但俄料和青海料与和田料的化学成分是相同的,是同一个家族。俄料和青海料的顶级玉料丝毫不亚于和田料,而且和田料里也有不少毫无利用价值的废料。
谣言四:玉件上的僵/绺/花等佩戴久了会消失
这样的水线能消失?
把玩和佩戴玉的过程中所接触的种种有机、无机物质不会使玉质及颜色发生显著的变化,更不会有什么“治愈”作用。至于很多人“看到”和“感受到”的变化,其实是油脂、包浆等起到的遮瑕和改善光泽的作用。
谣言五:和田玉价位到顶了
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和田玉的市场价位是市场决定的,而不是人为因素确定的,无论从历史上讲,还是从现在的供需关系上讲,和田玉的价位还没到顶,只是涨幅大小,涨速快慢的问题,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和田玉在恢复它历史上应有的价位。
谣言六:俄料越盘越干
如图:玉料可不会越盘越干
俄料本身不会,但皮很可能会。这里说的可能会“越盘越干、越盘越涩”的皮是那层“僵皮”(伴生石皮、风化皮、腐蚀层)。俄料的这层“皮”性质和玉不同,油、蜡等能沁入较深,通过擦拭等简单的方法难以立即去除,而随着长期的盘玩,油、蜡挥发或升华掉了,也就“变干”了,但并不是说玉料被盘干了。
谣言七:染色和田玉,没有地方可以鉴定
理论上可行,难在执行
虽然和田玉皮色是真是假,道理上是能出证书的,但仍有两点原因使得执行的过程变的异常困难:一是国家目前尚无和田玉染色鉴定的相关判定标准,也无行之有效的专用检测方法。二是行业内也有行业内的规则:“但当染色面积很小、浅时则可以不注明”。
谣言八:青花都是籽料
叶城山料青花
“青花都是籽料”曾是得到广泛认知的“行业误传”,直至本世纪初市场上开始涌现的叶城山料青花将其彻底打破。叶城青花又被称为“叶城黑白料”,也有人蔑称其为“类青花”。其实在此之前,且末、黑山料早就有山料青花出产,只是产量质量都不高,被人忽视。总之,青花既有籽料,也有山料,品质说话。
玉器艺术史
迄今发现最早的玉器是距今82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的一对白玉块,因而,中国的玉文化艺术史始于新石器时代。 原始美感时期 先民最早用玉的动机上,是在原始的美感的驱使下,将美丽无比的玉石制成饰物,佩挂...
祥云献瑞 福泽绵延
祥云纹虽是一种普通的设计元素,但它寓意吉祥美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景。把祥云纹运用在玉雕作品中,不仅美观大方,而且牢牢抓住现代大众追崇素简的审美眼球。
玉器在古代冠服礼俗中扮重要角色
台湾学者林淑心女士在中国玉文化玉学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玉器在中国古代冠服礼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内涵。 “中华悠久而古老的文明史,可以从远古的玉石文化展开。”林淑心说,当阶级...
玉雕青蛙,生趣盎然
在玉雕界,动物件雕琢的最高境界就是形神兼备,比如今天所要提到的虎踞池塘的青蛙。
中国和田玉网推出“短信商务通”服务
凡是中国和田玉网的企业会员都有权利享受“短信商务通”服务。客户提交的网上订单、客户给您的网上留言、客户提出的商品问题,如果您不及时上网查看,或许会错过很多商机。现在好了,有了短信商务通,客户通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