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和田玉网 2009-10-11
从来都不懂玉。一位爱玉的朋友说带我去看看。他说,用心去欣赏,相信不久我就会爱上它们。哪怕不买,看着都是一种享受。踏进玉器市场的瞬间,我并没耳目一新的感受,至少视觉上没有眼前一亮,听觉上也没有使精神大震。
藏在隐蔽处的音箱里回荡的是一首经典老歌《昔日重来》。使整个大厅显得悠远静雅。一个个玻璃柜台里,绝对不能用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来形容,只是一色的暗暗的灰,深深的黑,淡淡的白,浅浅的紫。没有雕琢的是说不出的奇形怪状,那也是最俱价值的,朋友说玉无重样。
雕琢了的是各种形状的挂件,中国人传统都是爱玉的,佩戴玉器既可以装饰也可以健身,且有一定的品位。更多的人把玉视为一种吉祥物。依我看来,这挂件也不是种类繁多的,充其量是一些观音如来啊十二生肖之类的。而看见朋友望玉那如痴如醉的眼神,我只好解嘲地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依我看,外行看玉是热闹都看不见的。
因为玉原本就不属于喧哗和热闹。它是静静的,不起眼的,就如我初进来看见的模样。在不懂玉的人眼中,任其多昂贵,都不会在眼中多做停留。墙角那个呆呆的黑家伙,被店家竖在一个花盆中,花盆里还长着一棵什么植物。就像一块大石头从高处降落无意间扎在一棵草的背后。朋友说这块玉价值十几万。
我想起那些佩戴金的银的钻的人群,是那样的招摇,从你身边走过,那些悬挂物左右摇晃,射出耀眼的光芒,无不像你显示着主人的尊贵。可是在那些琳琅满目中,看见的往往是一种暴发户的铜臭气息。卖那些金银的人,几乎都是百无聊赖地坐着或者站着,用满是欲望的眼神扫视进来的顾客,神态都是依据不同的穿着来定,或者不屑,或者谄媚。而那些卖玉者,是我从没有见过的卖家的从容,没有人欣赏,自己欣赏,那痴迷的眼神,望初恋情人一般。也有几个人凑在一起细细把玩,拿着一块玉,嘴里不住地啧啧赞叹。也慢慢修饰一些底座,一块合适的玉架在一个底座上,就增添了一些生气。那些底座全是上好的木制品,雕刻出各种花纹,几乎都是本色。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精致。
若我这样的外行,就觉得看玉不如看这些底座,颇有点买椟还珠的讽刺意味。来者或观或赏或询,都静静地,却用一种炽热地眼光逡巡。没有人用鄙视的眼光瞧那穿着普通的人,也许那是个赏玉行家。也不会过分热情地向那衣着华丽的人献媚,也许他只是来购买脸面,这对识玉者来说,是一种耻辱。玉就静静的,随着暂时的主人,一起守候,守候一个识它惜它的人,带它回家,产生新的价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懂玉的人,是懂得欣赏人的人。因为玉是那样的静,也许它原本躺在某一条河中,也许卧在某一个山凹里,也许暴晒在荒野戈壁中,同许许多多相似的石头混为一体,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会被一些本身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石头所湮没。却被懂玉者在别人用各种方式敛财聚富时,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如获珍宝般捧回,从此凤凰有了涅磐,石头产生了价值,兴趣也变得高雅。能在那样的环境中,寻得美玉归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准,没有入禅般的心境,没有虔诚的心态,如何能够这样执著地众里寻他千百度呢?古时卞和为玉,呕心沥血。他执著的,其实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
前些时候流行一个词,郁闷。忽然间周围所有的人都郁闷起来,家事国事天下事仿佛没有一件顺心的。现在流行“浮躁”,再去看周围的人,为了奔前程,为了向上爬,为了挣票子,为了发展种种恋情,都呈现坐立不安的模样,除了浮躁,还真没有更恰当的词汇去形容。但也有那么一些人,耐得住寂寞,固守着心灵的一份家园,静候一隅,独握一卷,品一壶清茶,听一曲老歌。默默地奉献,静静地生活,一意走自己的路。走出去,是那样的恬淡和安详,纯真而质朴,恰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在浮躁者眼中,这便是老土,是不识时务者。而在识玉者眼中,这便是真正的美玉,天然去雕饰般珍贵。
玉经识玉者赋予了灵魂,赋予了生命,便产生了无尽的价值。赏玉者与被赋予生命和灵魂的美玉相携,那才是人间真正的相得益彰。
那一场繁花似锦——玉雕纹饰的记忆(四)
什么是缠枝纹呢?缠枝纹全称“缠枝纹样”,俗称“缠枝花”,又名“万寿藤”。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寓意吉庆。
玉石与养生
玉石是由宝石矿物加工而成,宝石一般有四个特点,漂亮、耐用、稀少、有一定价值。自然界有数千种矿物,其中美观、耐用又适合加工作为玉石的只有百余种,而可做珠宝首饰的则仅有十余种。 玉石的化学成分主要...
明清玉文化初探
红山文化 玉兽形玦 把玉材料制造成各种器物或装饰品,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传绕工艺,从考古学资料看,我国玉文化大约有一万年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经过历朝历代持续不断的发展,造就了精美绝伦、独树一...
佩玉的文化内涵
本文章来自《玉界》第一期,《玉界》由中国和田玉网制作,新浪网联合发行。 点击这里在线阅读本文章的电子杂志版 点击这里进入《玉界》电子杂志专题页 近年来,佩玉逐渐成为首饰时尚,深为广大消费者所喜...
中国玉文化 玉石的医用 [视频]
中国玉文化 玉石的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