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藏品玉 2016-07-07
金自矿出,玉从石出,非幻无以求其真,然谈美玉之乐者,未必真得美玉之真趣。这是千年来古人对于玉的评价,而现在我再去问一下玩家对玉的理解,基本没有特别的感悟,甚至不知从何说起,除了简单的对玉的喜爱,极少有人谈及对玉的理解。
先不说对玉有什么样的感悟,很多常识性的问题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偏差,这其中有很多的人为因素。
玉首先确实是石头,但它却又高于石头,古人云:石之美者以为玉,石头中出类拔萃的称之为玉,东方文化中我们称之为玉,而西方文化中称之为宝石。这两种不同的认知都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中形成的。最早旧石器时代,人类刚学会了使用工具,这个时候在筛选工具的过程中,人们慢慢发现有一种石头质地比其他要坚硬,更能够轻易切碎猎物,就这样一直延续下来,到了新石器时代。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学会了制造工具,聪明的人类在慢慢使用这些石头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质地坚硬的石头,不但质地更加的坚硬,而且比起一般的石头也更加的耀眼,要知道连现在动物界的一些鸟类,在求偶的时候都知道挑一些五光十色的石头给配偶,更别说当时的人类了。
可见这种对玉石的认知都是从数万年的生活中积累出来的,一直再到后来的人类有了文字,这个时候人类的文化真正意义上有了积累,有了沉淀,我们开始认识自己,开始探索这个世界,这是何其的伟大。而这里对这种玉石的理解就有了不同的文化,西方则是彩色的宝石为主,他们的理解则是宝石,当然现在一般西方的宝石类莫氏硬度基本都在7以上,硬度要高于和田玉。
而对于东方而言,特别是基于昆仑山脉孕育的东方文明而言,我们的理解则是玉,而且我们提到的玉这个字,其实就是和田玉,它已经是我们文化的一个代表,一个东方文明的代表。最早和田玉传入中原应该追随到汉代的丝绸之路,当时的西域诸国给大汉进贡,进的就是和田玉,最早和田玉也没有被普遍认可,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和各种玉石对比之后,和田玉才是玉中的王者。因此和田玉也有”真玉“的称号。
青玉-莲瓣花觚(对)
真玉,不是说玉的真假,意思是和田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玉,温润细腻、内敛而有凝聚力,它的美不是特别张扬,而是一种内敛的美,这完全和东方文明相吻合,就是我们文化的一个代表,一个窗口,后来和田玉也有”国玉“的美誉,不是因为炒作,而是因为几千年的文明沉淀。
而剩下的其他玉石比如辽宁岫玉,陕西蓝田玉,包括翡翠等,只能称之为玉石类,不过这种本来传承下来的理念,也因为时代的发展和商业价值的需要,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但这还是影响不到它的根本地位,大多数人一提到和田玉,内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种传承的东西不可改变。
一万年的的中国玉文化因奥运焕发青春
古老:一万年的萌生发展的悠久历史,即万年玉文化史 年青: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2008年北京奥运徽宝就是古老的玉文化传统与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相结合的纪念碑式杰出作品。 ...
外国人喜欢钻石宝石,中国人喜欢和田玉,这是为什么呢?
外国人喜欢钻石宝石,中国人喜欢和田玉,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应该也是很多藏友心中的疑问。小编对此也颇为好奇,因此搜罗、借鉴了一些网上的观点,以搏大家一笑。
玉缘
人常说这世上没有两块相同的玉就像这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人如玉,玉如人啊!玉与爱人都是难遇的,当遇上时便是缘,有了缘,不离不弃,终生不渝。玉镯与爱人,对此我都将不离不弃,终生不渝。
中国玉器文化—儒家“三礼玉论”(下)
佩玉:所谓佩玉,顾名思义即人身所配戴的玉器。孔夭子讲过:“古之君子必佩玉。”按照孔子的观点,这个君子应是指上自天子玉侯下至达官贵人的社会上层人物。天子既用全佩,贵人身必佩玉。但这个佩里决非单件,而是...
雅心浅酌——玉之壶
古之君子,以茶俢气、以玉养德。中国人心目中的高雅之事,品茶与赏玉,都是世人所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