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0
外国人喜欢钻石宝石,中国人喜欢和田玉,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应该也是很多藏友心中的疑问。小编对此也颇为好奇,因此搜罗、借鉴了一些网上的观点,以搏大家一笑。
首先,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在于审美差异。比如:国外的彩宝,后期人工优化的比较多,很多彩宝都进行过一些优化手段,比如:用热处理技术进行的“改色”和“注油”等。这些优化的手段,国外的消费者都是能接受的。但是在国内,却很少有人能接受这样的优化处理。只看大家对和田玉的一些水线、绺裂都这么纠结,就知道国人对材质的天然性有多看重了。
此外,国外喜欢标准清晰的东西。比如:钻石。和田玉至今还是没有绝对严格的标准,所以国外的消费者很难弄的明白,也就没办法喜欢起来了。
总结来说:“东方人不接受优化,西方人不接受没标准。”这个就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了。
其次,在于文化差异。这里就以钻石和籽料玉石来比较一下,西方人虽然对钻石也有4C 的说法,但首先仍要看切工,切工的好坏直接影响钻石的品质。而且无论钻石原料有多么大,西方人也绝不会弄个花件出来,并赋予其意义。永远是按照圆形、公主方、梨形和马眼形状进行打磨,哪怕那个成品出来快赶上巴掌大了,镶嵌在手杖上,也没做花件,摆件或手把件的。
而中国人则不同,毋庸置疑的,中华民族骨子里是个浪漫的民族,看到竹子就能想到竹未出土先有节,因此有关竹子就产生出了虚怀若谷、节节高等既吉祥,更兼有士大夫精神的寓意来。中国人欣赏玉器,更愿意结合石头本身的优缺点,加上精美的做工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人石合一。
最后,还与东西方的地理差距有关。西方多是海洋文明,开放外向,所以只喜欢金银那种闪闪发光的东西。而东方人的大河文明则对玉这种内敛的东西有种天然的好感。事实上,老外也并不是不喜欢玉,只是不像国人那么喜欢而已。而他们对玉不感冒的最重要原因还在于他们不知道玉在中国意义。
中国人爱玉的传统是遗传自龙山和河姆渡文化,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给玉增加了神性和权威性,玉是王字加一点,天子带的东西,能不尊贵么?
中国人喜欢玉,而西方人喜欢钻石,玉温润而内敛,钻石则张扬外放,民族与地域的差异形成了认知上的差距,这也许就是中国人喜欢和田玉而外国人却喜欢钻石宝石的最终原因。
和田玉之爱玉
国人爱玉也同国人的性格和文化有关。玉石温润如脂,凝彩如油。柔和饱满的光泽渗透在内里,朦胧而唯美,刻苦而质实,正是国人“宽仁而中庸”的敦厚品德最好的注脚。西方人则不同,习惯了妖冶的有色宝石。
静茗清趣——和田玉茶具
和田玉中兼赏玩、品茗与一体的茶具,是文人雅士生命中的真善之友,陶其情,养其生,诚可久居长伴。
不可不知!玉雕“天鹅”的丰富意象
和田玉玉雕题材很多,动物是最常见的题材,天鹅又被人们赋予了那些美好寓意了呢?
传国玉玺的故事
传国玺或传国玉玺,为中国古代皇帝的信物,由和氏璧雕成。 “传国玉玺”取材于“和氏之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获得和氏璧,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
祥云所指,福气所至
把中国传统的祥云纹合理地运用到现代玉雕设计中去,不仅满足现代人精神上的追求,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