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18-07-28
昔人曾有妙语:『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君子清居所伴之物,绝不仅仅只为满足悦目之欢,更在于对心性品格的滋养。只因真善之物,皆有其德行。而在和田玉中兼赏玩、品茗与一体的茶具,则更是文人雅士生命中的真善之友,陶其情,养其生,诚可久居长伴。
▲ 青玉-缠枝纹饰薄胎套壶 | 玉器编号:113976
从古至今,人们为了在品饮茗香的过程中求得更大的雅趣,对茶具非常讲究。不但追求外形的精美雅致,而且材质也各有不同,既可以使感官得到极大的享受,同时又能帮助吸收香茗之精华。正是这个因素,使得茶具也成为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青白玉-薄胎雕花盖碗 | 玉器编号:145179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清代宫廷中,最常以青白玉来制作薄胎器皿,这或许与青白玉的特点有关。被掏空并打磨至“轻薄如纸,可浮于水”程度的青白玉,色泽清丽柔润,有着别具一格的温雅细腻感。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出现。到了唐代,则在唐诗里触处可见,诸如唐诗人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在宋代,茶具的使用又提升到了另一个层面。如《宋史·礼志》就有记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的诗句。不难看出,无论是唐代诗人还是宋代诗人,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说明文人雅士对于茶具有着特殊情节。
▲墨玉-祥云壶 | 玉器编号:162671
古时候的茶具是很繁多的,《茶经》中提出到的煮茶器就有二十多种。时至今日,茶具就大为简化了。但如果想泡制出一杯好茶来,那也要选择一款与茶叶相匹配的好茶具。按照材料、质地的不同,主要有紫砂茶具、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搪瓷茶具、竹木茶具、漆器茶具、金属茶具、玉石茶具及玻璃茶具等。
▲白玉子料-画意把玩壶 | 玉器编号:123685
当然,性格不同,对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样,古代那些文人雅士,对于茶具就特别讲究其“雅致”性。而以和田玉制成的玉壶就备受古人权贵追捧。除了喜爱用玉壶品茶饮酒之外甚至还把玉壶当成配件佩戴在身上,时时把玩,一来警惕自己常持玉壶心,二来,触感温润的玉质配上玉壶圆润的弧度,让人爱不释手。一度让玉壶直接变成了“本心”的化身。
▲青玉-素面团圆壶 | 玉器编号:141080
除了茶壶,说到茶具不得不提茶道六君子。其实,在平常品茶的过程中已经用到它们了,在它们的配合下,才使茶的真谛发挥出来。而茶道六君子分别为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茶桶。
▲墨玉-小蜗牛茶匙玉器编号:164083
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 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道供具虽相伴无言,却如同面对平生知己,可陶性、可舒怀、可铭志、可寄情……真乃雅室清居中的真善之物。
“和氏璧”的联想
盛世玩玉,更应以玉为镜,重于修身养性,为人诚实厚道,承担社会责任。这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中华玉文化的至高境界。
玉雕动物 |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动物玉雕主要功能在于佩戴和观赏,它在构思上早已脱离了作为礼器的思想束缚,成为玉雕工匠们挥洒艺术造诣,抒发对天然、自由之向往的伊甸园。
选择
暗中惊慕玉色,毫不奢华的美丽,雨洗芭蕉的青翠,雾笼碧水的空漾、秋波含烟的温润。其实,玉与人,和人与人一样,能相知相守,需要缘分。 “共工触不周之山,山为之崩,女娲炼五色石,用以补天。”这应是关于宝石最早的记载。是否可以用腕中这块石头,补一补我心灵深处衰老的皱纹?
我的玉镯
这只玉镯跟一个女人有关,抑或跟两个女人有关。 它是我奶奶的母亲留给她的,并伴随着我的奶奶走完一生,即便是奶奶去世了,玉镯也在坟墓里陪伴着她又度过了五年的时光。我们在给她迁坟的时候,居然发现本来...
守护之心 狞厉之美——玉雕中的守护
守护类玉件在玉雕品类中一般属于仿古类玉器,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精美的仿古图案和吉祥寓意这几年得到了不少文人雅士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