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19-04-27
四五月份的江南游人如织,与其说观景还不如说观人。其实寻一座古寺听一听春风、观一观竹海也不失为一种别样的选择。在稀疏的阳光下一个人安静的徜徉在寺中小径。花间莺啼春绿,陌上杨柳依依,四面竹声潺潺。赏那一山景,寻那一枝竹。或闲坐在寺院内的长椅上,听着檐角上“叮铃”的风铃声,向远方扩散。
▲糖白玉挂件-一心向佛 | 玉器编号:152200
以糖白玉为质,以白玉部分琢一手持佛珠、面容虔诚的佛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简单的画面层次,却自然而然的透露出一股空、静、寂、幽的佛韵。
闭眼,任由念头轻舞飞扬,那种感觉如此惬意,仿佛置身于空旷的原野,只有流动的微风和天上漂浮的白云为伴。一时间,“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腹欢喜,开天下古今愁。”这段经典之语,忽然涌上脑海,久难散去。
▲黄玉挂件-莲心禅韵 | 玉器编号:153098
琢一手持佛珠、面容虔诚、敛目持颂的佛子。整器造型圆润精巧,层次简单分明。弥勒佛与“童子相”相结合,兼具了佛性与纯真。
大肚能容,忍为高,和为贵,不拘小节;笑口常开,唯有笑对人生,方能离苦得乐。当直面弥勒佛像的那一刻,一切凡俗方拂尘而去才恍然悟到,心中的那方欢喜应这般模样。
▲白玉子料挂件-弥勒佛 | 玉器编号:155053
为佛陀造像是佛教中传播教义的重要媒介,弥勒佛乃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又称未来佛,因其慈颜善目,笑口常开的形象,深受普罗大众的喜爱,堪称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在与佛教文化多有交融的玉文化中,自然也少不了弥勒佛的身影。它的形象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也蕴含着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期待。
▲白玉子料挂件-弥勒佛 | 玉器编号:109716
玉雕创作对玉雕师来说,是生活,也是修行,玉石是有灵性的,应该尊重每一次的绽放。每块玉石都有它自己最佳的创作表现手法,以一种修行的心境,去触摸最真实的佛家空间,为佛造像,就是一个自我修行的过程。这场修行,是一场审美的觉悟,修养愈深,愈能阐述作品的造型之美,空间之美。
▲白玉子料挂件-弥勒佛 | 玉器编号:161385
弥勒佛喜气的形象,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体现,而它喜气的神韵也主要集中在面部表情、整体造型和配饰,其中面部的造型尤为重要。传统的玉雕弥勒佛的造像基本上都是以寺院里的那种高大、庄严的形象来表现的。现代玉雕更多的突破了传统,进行了创新。将弥勒佛与“童子相”相结合。以现代人们喜欢的“萌”和“憨”来表现。
▲羊脂白玉挂件-弥勒佛 | 玉器编号:161377
弥勒佛造像的创新改变了人们对玉佛的固有的庄严形象的认知,将佛的形象变得可爱稚嫩,有佛性更有孩童心,外表萌态,内心却智慧无穷。
▲碧玉挂件-弥勒佛 | 玉器编号:162563
玉有百姿,心生百态。佛像玉雕承载了国人心中的一片自然之地。行乐其间,可养林下之风,诚可湛情也;观相其中,可参天地生息,诚可忘机也。
玉器命名的文化内涵
汉<说文解字>日;玉之美,有五德。玉石颜色,温润光泽,仁德也;据纹理自外可以知中,此乃表里如一,心怀坦荡之义也;玉石之音,舒展清扬,此乃富有智慧,兼远谋之智德也;玉石坚硬,宁折不弯,勇德也;廉洁正直...
中国玉的美学鉴赏
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瑰丽、高尚、坚贞、圣洁。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赏玉、戴玉、玩玉、藏玉,人们对玉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玉的美。有理由认为玉美学是玉文化的基础和前提。是由于玉的...
有了“艺”也不要忘记“意”
自然天成的雕琢工艺与巧到颠毫的创意设计,让其在雕刻之后仍然似乎是天然之物,这才是和田玉艺术的最高境界。
一孔通百理,小洞大乾坤
玉雕之孔,与玉器互融一体,方圆、寸尺,须得拿捏妥当,方可以以一孔,寓百理,使得玉器整体更加完善,玉器主题更加明确。
玉礼器概述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及戎。” 在中国古代,祭祀是各部落族群之中最大的庆典活动。祭祀时一切用品都应是当时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好材料来制作的。因此,最早古人使用于制作礼器的材料大部份就是玉。我们今天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