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物网 2015-08-27
人们说“黄金有价玉无价”,这是因为玉器作品的艺术性是难以估价的。那么,我们应如何鉴赏玉器呢?
首先要看是用什么原料制作的。玉器原料或翡翠、白玉,或玛瑙、水晶,或珊瑚、青金……不同的玉料,产地不同,质地不同,雕琢手法也会不同,价格也就不同。“俏色”,几乎是玉器鉴赏的专用词,即便是低档次玉料,如果有“色”,而且用得“俏”,也会身价倍增;高档次的俏色产品,其价格更是难以估量了。
同一种玉料,又分许多细目。如玛瑙,有生熟之分。熟玛瑙即烧红玛瑙,色彩绚丽;生玛瑙中有蛋青玛瑙、紫玛瑙、杂草玛瑙等多种。近年研究出的 染色玛瑙,结束了玉料不能着色的历史,但多是小块,只用于首饰行业。最难得、难琢的是玛瑙水胆,先要将水胆部位安排适当,既要把胆壁琢磨得很薄,充分显出 里面的水,又要注意不可把胆壁磨破,漏掉了胆水。自第一次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展出《水帘洞》和《群山巨瀑》这两件水胆作品之后,陆续又有一些佳作问世, 这些作品都十分珍贵。
其次要看作品的门类。玉器作品有炉、瓶、熏,有花卉虫鸟,还有人物、动物,有创新的,也有仿古的。不同类型作品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一般来说,工艺比较简单的是楼枝鸟、持花仕女、走兽、盆景;比较复杂的是花卉瓶、人物动物,最难的是炉、瓶、薰等传统造型的玉器,需要慎重选料,开料、出坯、掏 膛,然后做浮雕图案。如果是带链子的瓶,带提梁的卤,则需先将链子、提梁做出来,工艺的难度就更大了。
三是看选题、构思和表现手法好不好。玉器题材多为吉祥图案,或是故事、典故,近代也出现了一些反映现代生活的好作品。总之,所取的题材与作者的构思应是相辅相成的,而最终要以琢制技巧来表达。绝大部分玉器作品是量料取材、依材施艺的。一般先要对玉料挖脏去绺,然后进行构思,设计者要运用丰富 的历史知识、行业知识,找出一个适合的题目。在一件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往往根据情况变化,需要多次修改方案。
60年代一件著名的作品——《珊瑚六臂佛镇蛟龙》,在制作过程中,链子做不下去了,艺人煞费苦心想出个办法,把链子改成一个“马舌子”(另一种连接形式)才解决了问题。这个改路子的设计和做法,挽救了一件艺术珍品,至今传为佳话。
四要看做工。琢玉工具基本上是圆形的,以铡铊、轧铊、勾铊为主,另有弯子、管子、丝子、锃子等。要把玉器琢得线条流畅、弯转圆润、干净利 落,是不容易的。此外,造型比例是否适当、动作是否自然,也特别重要。素活、平面、兽头、环子、链子的做工也都是很讲究的,各有不同的要求。
最后,要看“光亮”效果。很好的作品,如果抛光技艺不佳,对观赏效果很有影响,也直接影响作品的价值。
灵秀蕴藉,不拘一格——张静作品赏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中国的文人似乎总爱以花木草石来投射自身的人格特质。 而“梅兰竹菊”无疑正是这之中最为常见的四种花木。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历代被中国文人称为“四君子”,在体现中国古文人...
玉如意 | 如意在握,岁美人和
如意始终是玉雕尚品,作为传统吉祥之物,源远流长。一件件精致粹美的如意造型,承载着历史与市场,以它吉祥美好之寓意,悦目怡情,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不怒而威 高贵霸气——玉雕中的虎
我们的祖先曾以虎的威猛作为沟通天地神祗、驱邪崇镇之物。如在玉雕、青铜器、瓷、石雕等古代器物中,就常出现虎的造型或纹饰。
中国和田玉玉文化叙要--杨伯达
本文章来自《玉界》第三期,《玉界》由中国和田玉网制作,新浪网联合发行。 点击这里在线阅读本文章的电子杂志版 点击这里进入《玉界》电子杂志专题页 中国和田玉是指产于昆仑山的透闪石玉,亦可专指出产...
中国玉雕作品的意境之美
如果说欣赏宝石、欣赏首饰主要在于欣赏其造型与色彩的话,那么中国玉雕作品给人带来的却主要是意境之美。中国玉雕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产品,是世界雕塑苑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宗教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