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徐梦梅 2015-09-09
和田玉已经开采了七八千年,现在所剩几何?时下网上有传“中国和田玉储量为28万吨,理论上还可开采160年,未来几十年资源将面临枯竭”。也常听得商家说:“现在新疆的和田玉已被挖完,这些货都是前几年进的,再不买就没了。”话语中有无忽悠成分不得而知。如此危言耸听还在持续发酵中,不仅哄抬了玉价,还让爱玉者为此忧心忡忡。似应对和田玉的家底作个盘点,以正视听。
新疆和田玉产于塔里木盆地南面的昆仑山,其单个玉矿床呈窝状分布,大多长数米到几十米,宽数米,一米左右厚。因成矿时条件的异殊,和田玉的品质也不尽相同。初步查明玉矿带可分成三大段:西部集中在塔什库尔干、密尔岱及叶城县一带,主要产青玉、青白玉;东部集中在且末至若羌县一带,主产青白玉和糖包玉;中部以和田县为中心,向四边延伸,这一带矿脉最长,有450公里,主要产白玉和青白玉,质地最佳。
2014年10月第六届中国苏州玉石文化节文化产业研讨会上,和田县国土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专门就新疆和田玉的储量作了通报:根据已探明的新疆和田玉原生矿(即山料)产地20余处,和新疆地区众多河流中和田玉次生矿(即籽料)的矿源资料计算,有关专家认为,和田玉的实际储量应在300万吨左右。随着地勘工作的深入,新的矿点、矿床还时有发现。按现有年采150吨的能力,理论上可采多少年,很容易算。
笔者还向地质等业界专家咨询,证实了以上说法的可靠性。和田玉的矿脉普查工作非常艰难,现仅查了百分之三十的地段,山料原矿点至今还未寻到。新华网载:“有专家探测,昆仑山玉石资源达上亿吨。”虽不清楚如此巨大的“玉石资源”是单指和田玉还是也包含了昆仑山北部青海格尔木的透闪石玉矿,但这毕竟是个利好信息。和田玉枯竭论纯属杞人忧天。
需要解惑的是现在市面上真正和田玉制品见稀的原因,主要是现时几个传统老矿,如于田的阿拉玛斯和且末的塔特勒苏等,开采数百年,产量渐少;而新发现的玉矿多在五千米的雪线之上,山高路险,空气稀薄,环境恶劣,更不易开采。清人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载:“叶尔羌西南,曰密尔岱山者,其山绵亘,不知所终。其山产玉,凿之不竭,是玉山。山恒雪,欲采大器,人必乘牦牛,挟大钉巨绳以上,纳钉悬绳,然后凿玉。及将坠,系以巨绳,徐徐而而下,盖山峻,恐玉之猝然坠地裂也。”现代采玉除了工具稍有进步,其他依然如故,玉石运出山,仍靠驴驮人背。在新疆听到过一段顺口溜,刻画了采玉人的艰幸:“一头小小毛驴,二尺赶路短鞭,三伏犹如寒冬,四季不知春夏,五更露宿昆仑,六欲七情全抛,美玉八方驰名,九死一生谁知。”
窃以为:对上苍赐予中华民族的瑰宝要珍惜点,对中国玉文化发展的考量要长远点,对新疆和田玉的开采要悠着点!
【最美不过金镶玉】大明:上国时代的金玉良缘
明代首饰风格独具,金镶玉、金镶宝石成为了,花丝金银细工和良工巧玉的结合,为这一段金玉良缘注入了浓厚的上国气派,艳而不俗,清而不妖。
方寸之间见天地之阔——你不知道的玉牌
玉牌可说是现代玉雕中最受人喜爱的一种形制。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玉牌莫过于明代玉雕大师陆子冈所创制的“子冈”牌。陆子冈的“子冈牌”将书法、绘画艺术完美的融入到了玉牌雕刻中,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赏玩价值。
清雅淡逸 灵动随性——殷小金玉雕作品赏
殷小金,江苏扬州人,国家玉石雕高级技师、江苏省玉雕大师。其作品雕琢精致,线条简洁;风格温婉细腻,深得自然之妙。
玉石印章的收藏
自古以来,刻制印章的材料有多种,如玉石、金、银、铜、木、牛角(骨)、玻璃等。金印价值连城,极难得到;铜印作伪较多,真伪难辨;木印、牛角(骨)印、玻璃印等材质普通,制假也易。因此,收藏历代的印章,玉石...
玉雕器物 大美至简
古语有云:大道至简,大简至美。复杂的器物很多时候只是器型的复杂,其内在蕴含的并无多少。简单的器物虽形制朴素,却能如一阙词、一行诗般,令人回味、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