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作者:品臻 2016-01-28
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玉可以说是伴随始终,它出现在每一个历史节点中,成为我们研究和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史料物证,与此同时,它还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不同意义和功能。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玉文化”。
综而论之,在玉文化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共经历了神玉、国玉、冥玉、官玉、赏玉、藏玉等多个时代。
神玉时代即上古时代。那时的人们,认为玉是人们与神明沟通不可替代的载体,玉也因此被制成各种各样祭祀、祈福用的礼器,且被人们视为圣物,受到敬仰与膜拜。
精选糖白玉山料精雕而成,玉质细腻,糖色淡雅,无瑕疵绺裂。作品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所雕玉蝉古朴典雅。蝉因吸风饮露而被古人认为是高尚与廉洁的代名词,又有一鸣惊人之意。
国玉时代大约是春秋到汉初这一段时期。在此期间,玉被视为统治者的象征,是国家的象征。据汉•蔡邕《独断》载:“天子玺以玉螭虎纽。古者尊卑共之……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
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因此用于丧葬的玉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诸如金缕玉衣,玉琀蝉等等。
此挂件造型圆润、规整,正面以纯熟技法高浮雕琢一枝荷花,花开半绽,莲蓬隐露,清露圆凝,滴滴如珠,倍显清新淡雅。背面浮雕荷叶应风翻卷,寥寥数刀,生动简练。整器玉质细腻,色匀洁净,无瑕疵、绺裂。
唐代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可按官级授予不同玉质的玉带,玉又成了官阶的象征。玉带的日益华美,反映着国人对玉审美的逐步形成。自此,玉器从虚幻的象征性器物开始进入了贴近现实生活的实用和赏玩时代。
此作品玉质细糯、油腻,白度可达羊脂级别。弥勒手捻佛珠,嘻嘻而笑,容貌勾勒细致精到,右下角勾勒一只蝙蝠。佛引福来,平安康宁。背后素面,带光白皮。
唐宋时期,已经开始出现玉饰、玉质器皿以及赏玩玉器,但真正盛行,却还在明清时代,乾隆时期更一度达到了高峰。明清时期也是中国玉文化的一个巅峰时刻。玉的神秘色彩自此逐渐淡化,观赏、实用和把玩成为了美玉新的注解,“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逐渐兴起。
此玉牌造型端方,略呈斧形,玉质细腻缜密,无瑕疵、绺裂。牌上精琢虎头,须发俨然,怒目圆睁,做吼啸状,神态凛然不可侵犯。虎为百兽之君,是与龙并称的一种圣兽。风从虎,云从龙,虎啸生风,宏图大展。
直到如今,玉才算真正的走入了百姓人家。现如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参与到玉的买卖、加工和收藏当中。随着经济发展、国强民富,爱玉、佩玉、玩玉、懂玉、赏玉和藏玉的人群在急剧扩大,一个基础更为广泛的藏玉时代已经开始。
玉友说玉--和田玉的真假皮色辨别(二)
假皮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料用同一种颜色会做出不同的效果。从这几张图片上很容易分辩出真假来,但也有很多料做的真假难分,对于这种皮色,拿不准的建议大家还是少碰为好。
和田玉保养小知识
和田玉是有生命的,小心赏玩、精心养护,能让和田玉更加细腻、油润而富于光泽,反之则会使它受到伤害。
关于和田玉的十大谣言(上)
在玉石行业有很多关于和田玉的耳熟能详的说法,比如说“籽料就是新疆产的”“青花只有籽料”这种说法,在口口相传之下被人们广为流传,但是这些说法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今天小编根据玉友们的见闻整理出了关于和田玉...
实地拍摄常见的和田玉假料和假冒和田玉籽料鉴别图谱
实地拍摄和田玉假料和假冒和田玉籽料的图片比较。
和田玉“无结构”固然重要,但千万别以一概全
完全“无结构”的料子真的好么?玩和田玉玩到极致就是看细度?其他指标真的不用在意么?没有结构的才是顶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