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蒋卫东 2016-03-29
两宋玉器的创新题材中,有一类引人注目的玉雕童子。童子或执莲,或插花,或抱球,或捧盒,或抚鹿,或骑鹅,形式多样,但绝大多数都手执荷莲,喜笑颜开,憨态可掬。
这类持荷玉童子的流行,与宋代佛教故事的广泛流传和玉雕追求世俗化、生活化的情趣密切相关。据宋代《梦粱录》和《东京梦华录》等书记载,当时的社会风俗,七夕之日,市井孩童必须买新荷叶执之,以效仿佛祖之子磨喝乐而祈求吉祥。磨喝乐幼小随佛祖出家,后成为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他是变化之身,常在人间,深受世人喜爱。因此,童子手执荷莲的形象,不唯流行于玉雕,同时也屡见于宋代绘画、瓷器、金银器、漆器等各类艺术作品。
宋代持荷玉童子的造型、姿势、神态、服饰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无论在四川广汉宋代窖藏出土的玉童子,还是在故宫与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多件传世玉童子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宋代玉童子整体造型多为长方形块状体,以浮雕结合镂雕为主,圆雕较少。童子头部较大,脸形短宽,后脑勺凸出,头顶一绺短发,或形如鸡心,或分向左右,脑门宽大。短宽的脸上,眼睛和鼻子占据一半位置,眼为上下两个半弧相合的枣核形,鼻多呈葱管形,少数呈方角钩形,鼻侧阴线从眼角至口角一刀直下,一气呵成。嘴巴很小,嘴宽不超过鼻翼,堪称“樱桃小嘴”,上下嘴唇间阴刻分隔线。双耳贴近脸部,位于眼梢边上。眉为阴刻的八字眉,这是宋代玉童子区别于后世同类玉雕的最显著的时代特征。
玉童子双手握莲梗,一手上举,一手平持,手小,不超过衣袖的宽度,以半握的拳头形多见。双脚一前一后,一脚站立,另一脚或翘起像踢毽子,或脚跟着地似行走状(明代的双脚多为绞丝形)。童子身穿近膝的对襟长衣和肥大的筒裤,衣裤的褶皱短而细软,有的还刻有雪花、米字或斜方格十字等纹饰。童子所持荷莲常有花有叶,枝叶蔓长,荷叶舒展,花瓣厚实饱满,荷莲的顶部绝大多数高出孩童的头顶。
此种持荷玉童子,在佛教故事的基础上,逐渐又衍生出“莲(连)生贵子”的吉祥寓意,因而在两宋以后历元、明、清数个朝代仍风行不衰。
灵动、趣致、寓意吉祥的玉雕鸣虫
蝈蝈的学名叫做螽斯,听到这个名字,许多玉友是不是会觉得有些熟悉呢?事实上,许多和田玉蔬菜瓜果上爬着的小虫,正是螽斯。
墨韵香盒(二)
如意香盒
玉雕中的环链工艺
玉雕中的链条,俗称玉雕链子活,它工艺精巧,剔透纤细,堪称绝技。在与立体雕、镂空雕等工艺结合运用时,更是相互辉映,显得整器格外绰约多姿,玲珑透漏。链条工艺,于炉、瓶、塔、熏、片、锁、坠等玉雕物件上都有...
你听过且末糖白玉吗?
玩玉的老手,对和田且末这个地方想必都有所了解。所谓的“天下好玉出和田,和田好玉出且末”,且末山料的储量与质地,在和田玉中可算是首屈一指。
文房玉雕,雅趣小品
随着这些玉质文房与中国传统绘画、雕刻和其它装饰艺术的相互融合,其材质和造型空前的丰富。最后兼具文房功能和鉴赏、把玩功能的玉雕文房小品就陆续出现了。